藝術中國

趙春安與青銅鏡的不解之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21 09:53:47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文/本刊記者呂佳靜

金代山海經人物故事鏡17.5×0.7cm

趙春安:北京工商聯古玩商會中國青銅研究會會長

在趙春安的工作室,記者見到了陳列在櫃子裏的那些有著深綠色銹跡的青銅鏡,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面鏡子,“這是宋代的麻姑獻壽故事鏡,”鏡子右側有一個仙伯,頭頂蓮花金冠,如意雲頭簪,外披對襟鶴氅,手執佛塵據石而坐,左邊人物頭梳墜馬髻,身穿闊葉大衫,環配叮噹,手托壽禮,應為麻姑形象。“這是一個台灣藏家的藏品,我從拍賣行買過來的。”隨後,他又從櫃子裏拿出另外一件,“這是個金代山海經故事鏡。”趙春安讓記者仔細觀察銅鏡上面的形象,“銅鏡上有比目魚、比肩獸、比肩民和比翼鳥,鈕上雙首叫枳首蛇。”這些是《山海經•東經》中的人物和動物,造型抽象簡潔,“共同點是一面死了另一面也活不了,這是作為婚慶時的一面鏡子,有著比翼齊飛、成雙成對、同生共死的意思。”趙春安對每個青銅鏡及鏡子背後的故事都研究深透,言語中無不透露著深深的珍惜之情。

鍾情青銅鏡

成長在世代做古玩的家庭裏,趙春安卻對青銅材質情有獨鍾,“我父親對字畫、瓷器感興趣,我卻偏偏喜歡青銅的那種厚重感。開始是對古錢幣感興趣,偶然一次在老鄉那裏買錢幣,他問我要不要鏡子,”趙春安説,那是他第一次見到古銅鏡。“我問多少錢,他説1000塊錢。現在回憶起來應該是一個漢代的銅鏡,非常精美。”雖然沒有買,但是那次的見識讓他不僅僅是“邂逅”了青銅鏡的美麗。“老鄉看我沒有要的意思就把東西放一邊了,不一會兒就來了一個收藏老手,看了幾下,也沒劃價就數了100張10塊的給買走了。”

那次的偶遇,也正是懵懂中認識到的價值點,趙春安確定了人生中的收藏新方向。“當時年輕,感興趣的東西比較多,像像章、煙標什麼的都收藏,但是最喜歡的還是銅鏡。”從85年開始收藏錢幣,到93年左右就轉到了銅鏡的收藏,至今一直鍾情於此。“現在收藏銅鏡的藏家比之前多多了,之前買來後都不知道賣給誰。”

2007年,趙春安聯合一些青銅器愛好者成立了全國工商聯中國青銅研究會。“把全國的藏家都給聚集了起來。”另外,他還做了一個盛世青銅網站,成立了景星麟鳳拍賣公司。“這些組織和網站的建設,對人們認識了解青銅器收藏有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最多的時候,趙春安存銅鏡有500多塊。“但是後來也精簡到了幾十塊,玩的時間越久,看的東西越多,就會對藏品越來越挑剔,只喜歡留下一些精品。”

在收藏的道路上,趙春安也同樣有著一些“難忘”的記憶。“剛喜歡銅鏡那會,收藏興趣很濃,一般都是晚上從天津往北京趕,到潘家園才夜裏三點多,我就拿著手電筒和現金在市場上轉悠。”因為老來,他對市場上那些賣東西的人都能認出個一二來。“當時一個賣家那裏有一個黑漆古的鏡子,我從500砍到了200,雖然有點懷疑,但是總覺得賣鏡子的老鄉有點臉熟,就信任地買了,等天亮才發現鏡子是鉛做的,根本都不是銅的。”現在他還老拿這個案例講給別人聽,這件“便宜貨”也一直留在家裏。

1  2  3  


下一頁拍賣市場離大眾距離還有多遠?上一頁2013年藝術市場,你怎麼看?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六十一
· 香港藝術市場2013的“風向標”之爭
· 中國當代藝術的“第一”藏家
· 別讓維權成為藝術家的新工作
· 2013年藝術市場,你怎麼看?
· 趙春安與青銅鏡的不解之緣
· 韋力教你如何收藏古籍善本
· 思考漢字與書法命運的人—— 歐陽中石
· 浪漫主義的藝術戰士:美麗道國際藝術機構董事長沈桂林
· 董其昌的書畫鑒藏管窺(下)
· 中産階層怎樣進入藝術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