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拍賣市場離大眾距離還有多遠?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21 09:47:43 | 出版社: 藝術中國

大眾收藏才是市場的堅實地基

在記者的採訪中,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對於普通藏家的態度。不管是對“國寶幫”眾口鑠金的質疑,還是對初級藏家苦口婆心的勸誡。業內人士對於普通藏家的不信任是顯而易見的。

對此,藏加網執行總裁彭曉陽直言:“現在整個業界對於普通藏家的態度幾乎都是蔑視。因為他們經常以假為真,鬧出各種笑話。但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漸進的,古玩收藏尤其是。必須通過不斷地失敗,才能練出自己的眼力。現在的收藏大腕們,誰當年沒有交過‘學費’呢?所以説,我們不能因為普通藏家手裏暫時沒東西就歧視他們,這個群體需要培養。普通藏家暫時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講是客觀必然的,我們需要對此有耐心,引導和教育他們走過這個階段。古人云,為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眾收藏是整個藝術市場的泉眼,所以我們需要大力培養這個市場,而不應該是一味貶損。”

據彭曉陽介紹,拍賣這種形式和規則起源於國外。可惜,橘生淮北則為枳。在國外運作良好的拍賣體制在我國卻問題重重。追究其緣由有很多,單從收藏的群眾基礎來講,就有很明顯的差距:首先,在國外,藝術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國,藝術還只是少數人的閒暇情趣。“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就能説明問題,在國外,人們普遍有週末進美術館的習慣,而國內我們現在基本還沒有形成這樣的觀念。所以藝術的受眾範圍和審美基礎都有很大差距。”彭曉陽接著説,“其次,國外的藝術市場已經穩定,藝術品的價格一般不會有大起大落的情況。進入藝術市場的收藏者一般都是人文型的收藏者,抱著一夜暴富心態的收藏者在國外並不多見。”

“一直以來,很多藏品一夜之間升值幾百倍的故事,吸引了很多人,一些外行的人似乎覺得這裡是‘錢多,人傻,速來’,都想往收藏這個圈子裏鑽。但實際上收藏是一門很嚴肅的學問,對知識和經驗的要求都很高,而且在目前的藝術品市場上,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幾乎沒有了。”藺道軍指出,如果想撿漏,只有通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撿時間、知識的漏。“目前,我國經濟在不斷發展,藝術品普遍看漲,如果收藏家通過自己的研究,發現一些門類,或者一些具有潛力的藝術家,將這些仍然處於價值洼地的作品買入,也許過不了幾年就能得到很大的經濟回報。此外,同一幅作品在國內、國外,或者不同的地域間也存在著價格差,如果收藏家能夠及時把握,果斷出手,這也算是一種撿漏。”但藺道軍強調,即使是撿時間、知識的漏,也是需要深厚的“內功”。“如果普通藏家想撿漏,還是應該先努力提升自己的學識,成為內行。”

“國外有很多小的拍賣公司,它們存活的原因就在於一般性藏品的流轉。但在國內,大家都只盯著‘高精稀’藏品,關注它的價格變化,連最初級的藏家都盯著最高端的藏品,這顯然是不正常的。在收藏中發現樂趣,理解文化,進而有一些經濟上的回報。賺錢是收藏的附加值,但現在卻成了主要目的。”藏加網執行總裁彭曉陽説,“現在我們還需要一個漫長的培育市場的過程,讓大眾對藝術品從欣賞到熱愛,再從熱愛到擁有,最後使藝術品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整個民族審美水準就會得到提高。但這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因為大眾藝術欣賞水準的提高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通力合作,提升民族的藝術修養。”

在這個方面中,也許去年匡時拍賣公司與雅昌藝術網聯合打造的“收藏尋城記”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在活動中,雅昌藝術網總編朱文軼介紹:“拍賣市場這些年的發展得益於優秀的行業參與者不斷崛起,也得益於民間收藏市場的崛起,而民間市場的過渡繁榮也帶來了一些文化,這是有著巨大資訊不對稱,很多誤解也是隨著市場繁榮而來,我們希望這一次收藏之旅成為一個播種機,通過我們在十個城市大量採訪和調查,把收藏裏面文化基因解碼出來。”《收藏尋城記》的優勢在於,它開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拍賣公司和行業媒體、行業研究機構的合作模式。因為如果想要一個成熟的市場,必須要媒體、行業協會、拍賣企業的通力合作,持之以恒地向普通收藏者廣泛介紹拍賣常識和行業規則。

“推倒拍賣市場和普通藏家之間的那面墻,可能會對社會産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彭曉陽意味深長地説。

1  2  3  


下一頁韋力教你如何收藏古籍善本上一頁趙春安與青銅鏡的不解之緣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六十一
· 香港藝術市場2013的“風向標”之爭
· 中國當代藝術的“第一”藏家
· 別讓維權成為藝術家的新工作
· 2013年藝術市場,你怎麼看?
· 趙春安與青銅鏡的不解之緣
· 韋力教你如何收藏古籍善本
· 思考漢字與書法命運的人—— 歐陽中石
· 浪漫主義的藝術戰士:美麗道國際藝術機構董事長沈桂林
· 董其昌的書畫鑒藏管窺(下)
· 中産階層怎樣進入藝術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