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新繪畫如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14 15:04:45 | 出版社: 《世界藝術》雜誌

 

沈:你認為你的繪畫有些什麼個人特色?你如何評價自己的繪畫語言和樣式?

楊:我的繪畫就是越來越重視個人生命經驗。越來越顧及日復一日看似平淡的經驗,這些看似尋常的經驗,恰恰是真實觀建立的必要路徑。每個人都可以藉此建立自己關於世界真實的話語系統,雖然,更需要的是溝通與共用,如果藝術者連這樣起碼的前提都不具備,很難説會有多麼動人的作品能産生。其次我喜歡使用與個人立場相關的物件和材料,不僅因為被我經驗過的東西有生命的痕跡,對一個具體的人而言,身邊的材料遠比在畫材店購置之物更符合他的藝術創作,更有效地體現出他的創作內涵。因為“真實”的可靠性即源於此類瑣屑經驗的積累。

如果無需刻意回避什麼,我的成長其實是被某種不能置疑的告誡和教育中被成形的。我的真實觀被過多的條規污染以至於無能對自我加以本真的判斷。我所擁有的價值判斷系統大多只是些看似無誤的標準。即使是關於春去秋來這類顯在的自然觀,如果不是有經久的失敗教訓作支撐,很難會有發自內心的愛恨情仇觀,更莫奢望弄明白自己畫畫的狂熱會與自我認知的意涵相關。

因此,我和我這一代人所困擾的許多問題源自於感受力的迷失。即使是日常購物、就醫、旅遊之類基本內容,我們寧可相信推薦也不相信眼前的真實;許多藝術實踐方面的糾結,則多源於思想能力的匱乏,就是好畫與壞畫這些個事關切身的判斷,我們也寧可放棄冒險而選已有的範式化作判斷並身不由己地加入到僵化的美學系統裏……。

我是如此在意畫畫時對我內心思想障礙的清掃,是指在一種封閉社會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這代人及至我本人,須要在內心反覆追問“存在”的真實性並加以反省。我的大部分繪畫過程,所追求的既是我問題解決的方式,也是在確證“我們真實感”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我逼近內心的過程,也是逐漸産生獨立思考熱情和探究興趣的過程。意識到了生命意義並不取決於它的長短,而在於它在這個世界裏是如何以個體生命的方式作用於社會、推動了生命品質提升、形成了有意義的結果。

我的繪畫,其實是“反反覆復”地清空與填滿和“沒完沒了”的否定與確定的塗抹。所謂“反反覆復”,是因為“個人立場”在我看來很重要。我並不是那種頃刻間就能理出頭緒來的人。確切地説,這個過程中的我是個目的主義者,我一心一意地表達日常的主題,源於它是我真實觀建立的基礎。紛繁的生活現象令人無暇以顧人與物之間的合理關係,但作為本來的人的本來真相,又時常是人們難以把握的東西,表面上我繪畫語言是狂放的,其樣式似乎也不恒定,但內心考慮最多的還是“開始”能否在混沌中顯現,如果不能,再漂亮的形態都會被再次覆蓋直至被擱置數年後再被塗抹。我有不少作品都是在參展發表後又被我重新畫過。我畫畫的時候只想反覆逼近內心的真實。

1  2  3  4  


下一頁蚌病成珠——王川水墨藝術解讀上一頁圖與詞:馬格利特以來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2013年一二合訂本
· 圖與詞:馬格利特以來
· 新繪畫如是
· 蚌病成珠——王川水墨藝術解讀
· 精靈朱新建
· 《未曾呈現的聲音》亮相軍械庫——2013 年第55 屆威尼斯雙年展
· 讓觀眾了解真實的中國——專訪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策展人王林
· 文化香奈兒——《一幅布景與五幕傳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