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楊艷麗 王翚-山莊靜業圖-中國嘉德2012年春拍拍品成交價:701.5萬元人民幣 有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2012年的藝術品投資者們如一葉扁舟飄搖在浩淼的大海上正經歷著金融浪潮的肆虐,賣畫的怕賣虧,買畫的怕買虧。但越是低迷越有機遇,買什麼?就買那些幾千年價值不變的“硬通貨”。轉舵,轉到哪?轉到傳統書畫的“避風港”。 各路藏家關注中國書畫 據記者了解,很多原本收藏當代藝術的藏家已經紛紛轉向傳統書畫並進行投資,這其中並不涵蓋傳統書畫的“鐵桿粉絲”們,為什麼是選擇傳統書畫而不是瓷器、玉器或其他的門類呢?這裡面的講究未必盡為藏家們所知。在傳統書畫部分的古代、近現代、當代三個板塊也不是平衡的發展。 山西資深傳統書畫藏家顧健辰先生特別指出了傳統書畫特殊的價值所在:“假如我們買一套清末時期的信札,譬如張之洞的,我們可以通過他的書信往來,來剖析他對皇帝、權臣包括整個社會制度變革的了解,甚至可以研究出能夠顛覆那一段歷史的資訊出來,就如匡時之前推出的‘過雲樓’藏書、‘種菜詩卷’等名品。再比如,一張康熙南巡圖,畫上不僅描繪著山清水秀,進獻給皇帝的作品在很多方面都要與史實對應,結合那段歷史可以窺見當時皇帝與封疆大吏的關係。我曾在拍賣場上見到一張描繪黃河的山水畫作品,對照著今天在飛機上航拍的地圖來看,非常寫實,此時它已不僅僅是一張畫,在了解地理堪輿演變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也許這一點點的差別可能就會造成作品拍賣數字上多‘幾個零’的突破,正是那一個點上出現的資訊差可能足以讓它們進入博物館或是文獻館,這是其他門類作品無法達到的效果,也就是它不僅是件藝術品更承載著歷史的演變”。 記者有目的性的選擇了非傳統書畫的相關專家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試圖從另一側面反映這一事實。 偏鋒新藝術空間負責人王新友作為畫廊的經營者也是資深的收藏家對此問題也進行了分析:“為什麼紛紛選擇傳統書畫?這種投資傳統書畫的深層次原因是中國自古就有‘書畫傳家’的觀念,特別是經歷了困難時期的一部分人,他們沒有機會接受完美的教育,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下一代留下更多精神上的財富,而不光是從投資變現的角度出發。就繪畫板塊而言,首先,國際經濟形勢不景氣,歐債危機影響整個國際金融秩序,導致當代繪畫在全球的銷售出現萎縮,而中國的經濟形勢相對比較樂觀,人們手裏的資金還相對比較寬裕,但是物價的提高以及中國勞動成本的增加等原因使人們手裏的資金有過度貶值的可能,收藏傳統書畫恰恰滿足了這種需求,並且傳統書畫的收藏群體正是大陸、港臺和海外華裔的藏家。為什麼鍾情古代繪畫呢?主要是當代中青年畫家的作品價位偏高,甚至超過了近現代以及古代繪畫作品的價格。古代書畫之所以會成為避風港,是因為經過無數次社會的動蕩,能夠完整的保留下來已經不易,對於那些流傳有序的作品會越來越受到藏家的追捧,這是毫無爭議的事情。” 北京翰海油畫雕塑業務部總監柴寧也談到:“投資者在傳統書畫與當代繪畫之間的選擇本是雙向的,但結合如今的藝術市場現狀與人們對傳統的認知來看,有更多的人選擇投資傳統書畫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正如作家馮驥才所説:“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濃厚文化情結的國度裏,傳統繪畫在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它的市場一定會有很不錯的價格”。也就是國人對傳統繪畫與傳統文化的認同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價值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