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轉舵——藏家駛入傳統書畫的“避風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24 17:01:35 | 出版社: 藝術中國

收藏轉舵的其他因素

上面我們從畫廊、拍賣、藏家等角度分析了“轉舵”的問題,還可以補充進以下幾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首先,出於藏家規避風險的考慮。整個市場大勢處於下行狀態,出現了藝術品由上半年的拍賣板塊多格局化演變為下半年的傳統熱點板塊的堅挺與邊緣板塊低迷現象。

其次,就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國內藏家惜售,由於關稅等困難使得拍賣業海外徵集作品的難度加大,讓他們必須對傳統板塊經營進行精耕細作,凸顯傳統書畫的諸多附屬價值。

另外,藏家群體審美水準的不斷提高,主要表現在對傳統書畫的挖掘不斷加深,由大而熱的作品向小而精作品的過渡。

最後,國家文化戰略的振興與扶植。這種口號式的弘揚不會形成立竿見影的作用,但從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更多人關注傳統書畫特別是剛剛起步的藏家。

假如上述的分析還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讓我們將目光再次對準今年已結束的兩個有代表性的秋拍大戲。

在拍賣作品徵集被內外夾擊堵截、多數藏家正持幣觀望的情況下,大師們的精品依然有著良好的表現:齊白石1922年設色紙本《山水圖冊》,以4600萬港元奪得10月7日中國嘉德香港拍賣會全場頭籌,突破其2600萬港元的估價上限。傅抱石的《天池飛瀑》,從180萬元起拍直衝到820萬元落槌。《春夜玄武湖》同樣從200萬元起拍直到1800萬元落槌;而香港蘇富比拍場上,最高成交拍品由兩件並列,分別是傅抱石1945年設色紙本立軸《春詞》、張大千1968年書畫合璧作品《瑞士奇峰》、《行書詩》,均以2306萬港元落槌。今年嘉德的“大觀”專場中,又打破了齊、張兩人的一枝獨秀,許多大家的作品仍然突破了人們的預想價位:石魯的《雨露花為鮮•行書四言聯》,350萬元起拍,860萬元落槌;董壽平的《紅梅》,98萬元起拍,410萬元落槌;其中最突出的是海派畫家陶冷月的《池塘蘆雁圖》,以575萬元的成交價創出其作品的拍賣紀錄。

我們將古代書畫稱為“避風港中的五星級藏品”絕非空穴來風,在中國嘉德秋拍中,董其昌的《倣黃公望富春大嶺圖》以6267.5萬元成交,創下董其昌作品成交價格的新紀錄。清代宮廷畫家張宗蒼的《雲棲山寺》以3967.5萬元成交;明代佚名畫家所作的《禦花園賞玩圖》以90萬元起拍,最終以高出估價20多倍的1817萬元成交;藍瑛的《臨宋人青綠山水》以160萬元起拍,最終以高出估價8倍多的1495萬元被買走。古代書畫拍場上的啟明星——御用畫家“四王吳惲”的表現永遠值得期待。在北京盈時2012秋拍的四王吳惲專場中,9件作品全部成交,總成交額近1.26億元。王原祁的《秋林遠黛圖》以4140萬元成交;王翚的《耕煙散人倣宋元山水十開冊頁》從1300萬元起拍,最終以3047.5萬元成交;趙孟頫的《秋林馳馬圖》以1100萬元起拍,最終以4025萬元成交。這些數據不是在向我們傳達是否有過億元的拍品,而是讓我們看到了古代書畫價值和價格恒久的穩定性。

以嘉德為例,總成交額為17.45億元,中國書畫就達到11億元,結合之後的郵品錢幣等部分,總的成交額已與今年春拍持平,在藝術品市場逐步調整深化的時期,這樣的表現已經是難能可貴的,至於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等一線大家的作品沒有出現過億元的情況,與拍品的品質和短期內頻繁倒手也有著一定的關係,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作品的價格已經封頂。正如一位拍賣業的朋友所説:“在大陸、港臺及海外華裔藏家的眼中,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等人作品的價位與同時代的畢加索相比被嚴重低估了,這些今天拍出的所謂‘天價’,其實與他們作品的真正價值相比還不夠一個零頭呢!”

最後專家建議,不要盲目地將今年的拍品成交價格與往年相比,要看清週遭的環境,流拍了,不是因為沒人買,而是預期價位過高了;拍出6000萬元還嫌少,是心理惦記著一個億,“避風港”不等同於買彩票,要的是信心、要的是穩定、要的是趕上“三年大躍進”仍然有錢賺。

1  2  


下一頁市場加速兩極分化 買家構成值得關注上一頁絢麗多彩的清代宮廷繪畫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五十八期
· 西學東漸--領銜宮廷畫院的郎世寧
· 絢麗多彩的清代宮廷繪畫
· 轉舵——藏家駛入傳統書畫的“避風港”
· 市場加速兩極分化 買家構成值得關注
· 中産階層怎樣進入藝術品市場
· 公眾輿論促公共藝術走向未來
· 從未缺席的“美”
· 點亮“慈善”人生——藝術市場上的善人善舉
· 2012年拍賣市場的那些“真”
· 2012藝術界風雲人物——張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