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馮均雄對自然的結構表現出了一片熱情,這集中體現在其2007年創作的作品中。從這一時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藝術家深受“立體主義”的影響,但不同的是,馮均雄沒有將“立體主義”的零碎和多側面並置在畫面當中,産生視覺顛倒的效果,而是將事物進行塊面化的處理,表現出了厚重濃郁的地域風情。《陽光山居》是這個時期的作品,藝術家繪畫的對像是山中小屋與小屋周圍的風景。畫面中,由近及遠的田地河流、樹木、房子、山丘等無不是用塊面去塑造。藝術家對自然生活有著細微的觀察,事物的塊面結構並不是事物本身的結構,而是事物在光影下的結構,或許可以稱之為“光影結構”。在繪畫樹木的時候,藝術家將樹的受光面和陰影部分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結構,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説,馮均雄不僅僅是對自然結構的喜好,更多的是對陽光的研究。在此,讀者或許會聯想到印象派繪畫,但仔細再看馮均雄的作品畫面,樹木和山丘受光的位置,營造出的是一片斑駁的效果,而這種斑駁的氣氛並沒有讓畫面顯得零碎,印象派作品中“異國情調”也沒有出現在馮均雄的作品中,相比之下,馮的作品更具有生活的韻味,筆觸和色彩也充滿了思辨意味,這是思考生活的一種方式。這些因素在馮後面的作品中一直得到體現。 假如説,對於光和自然的結構的熱情還是帶著濃重的印象派和立體主義的影子的話,那麼擺脫這一困擾就有可能成為藝術家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從2009年的作品看,馮均雄有過兩種方向的嘗試:一種傾向於寫實;另外一種傾向於表現。《聖山•聖湖》和《無題》是分別代表了這兩個方向的作品。這兩個作品,藝術家一如既往的使用了他所鍾情的塊面式筆觸。仔細觀看,在《聖山•聖湖》中,塊面的筆觸並沒有那麼張揚,先前作品中事物的結構已被淡化,近處的山地趨向於平面化,天空、雲、湖面都進行了簡化。在作品《陽光山居》中山川的塑造呈現出厚重感在《聖山•聖湖》中得到了延續。相比《聖山•聖湖》,《無題》中事物的結構已經變得零碎化,更像是一幅抽象作品,換言之,就是一件結構抽象的作品。藝術家將塊面筆觸的表現性融入到色塊並置所産生的節奏和韻律,從而進入到了表現語言的探索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