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絕地之音——解讀韓中人“呼喚式”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25 12:39:46 | 出版社: 《亞洲藝術》雜誌

汪欣

韓中人,出生於1962年,遼寧鞍山人。199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第四工作室。第四工作室作為當時全國八個美術學院中唯一的一個研究西方藝術方向的工作室,它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倡導綜合的創造能力和自由的創造精神,注重培養每個學生的不同個性,學習和研究西方現代藝術。在這裡,韓中人不僅學習到了有關西方現代藝術的學術知識,更多地是感受到了自由創造藝術的氛圍,為其後來藝術創作的自由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欣賞韓中人的藝術作品,猶如傾聽山谷中綿綿不絕的回音,聲聲響徹心底。韓中人的畫作中暗含著無限的力量,每一絲力量都隨著粗獷的線條、濃烈的色彩噴薄而出。他崇尚馬蒂斯式的色彩和畢加索式的創造,善於用粗黑的線條組成對象的骨骼構架,以強烈的色塊開拓空間,使得畫面中充斥著畫家想要表達的創作理念和強烈的主觀情緒。

然而僅以色彩和線條的組合來完成畫面的創作似乎還不能使韓中人感到滿足。於是,當壓抑的情感如岩漿般在心中翻涌時,便急需一個出口,使其噴薄而出。因此,韓中人突破繪畫框架的束縛,放棄以繪畫形象為資訊的載體,不通過仲介,直接以實物入畫。以鋼鐵、朽木、紅布等各種不同的質材,或構成真實的三度空間,或壓縮在浮雕式的平面之中,尖銳的角鋼、笨重的鐵錠、燒焦的木頭、扭曲的鋼絲、壓扁的鋼筋、銹蝕的鐵管,一切可以體現他的審美理想,表達他的思想情緒的物體都可以成為他的藝術創作的載體。由此,他的藝術由一種藝術語言體系進入了一種物象語言體系,運用更為真實的事物來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感。

韓中人的繪畫創作和他的個人經歷有密切聯繫。他出生於鋼城鞍山,鋼鐵和城市一直伴隨著他的成長,每天呼吸著帶有鋼鐵味的空氣,看著蒙著灰色面紗的天空。由此,城市和工業都成為韓中人藝術創作表現的主要題材。隨著工業的發展,資源的不斷開採,以城市為代表的現代文明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弊端,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而這種緊張感體現在韓中人的作品中即是一種氣勢磅薄的畫面感,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張力。韓中人筆下的城市是紅色的、燃燒著的,預示著人們在破壞環境的同時,自己又處於一種無法改變生存空間的一種狀態。此時,絢麗的色彩在韓中人的畫作中充滿了強烈的生命感,以一種獨特的妖艷、孤獨之美更透出現實世界的悲涼以及人們內心的無奈感。

1  2  


下一頁經驗的博弈——關於馮均雄近五年作品的解讀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亞洲藝術》第一期
· 絕地之音——解讀韓中人“呼喚式”藝術
· 經驗的博弈——關於馮均雄近五年作品的解讀
· 謝艾格:藝術中的名實
· 黑暗時代的骷髏:楊鍇繪畫中的死亡救贖
· 繪畫就是我生活的狀態——楊培江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