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繪畫就是我生活的狀態——楊培江訪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25 11:11:59 | 出版社: 《亞洲藝術》雜誌

採訪:王延楚 嘉賓:楊培江 圖片提供:宏寶齋

《ASIA ART》:繪畫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很個人化的抒發,您的作品從早期發展到現在,不管是筆觸和題材,能清晰的看到一路發展而來的脈絡。您執著于這種帶有鄉野趣味的頗具浪漫的繪畫題材,這是很多人喜歡您的作品的一個重要因素,您是如何確定選擇這樣一種繪畫題材的,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感,或者這與您接受的學院教育是否有什麼關係。

楊培江:繪畫跟人的情感肯定是有關係的。一個嚴肅畫家的表達肯定跟他的生活息息相關。我是一直都在從事關於鄉土繪畫題材的藝術創作,儘管出生在都市,但我對鄉村的題材更加關注,這跟我的生活經歷有關係,1985年畢業後,我一直都呆在一個叫“惠村”的地方作畫創作。早期更多的是一些風景的寫生,傾向技能的演練,隨著繪畫的深入會更加關注精神性方面的表達,用什麼角度去看待鄉土,看待自然與人的關係,會找出一種個性化的表達方式。

此外,説到鄉土題材的繪畫跟學院學習有沒關係,我認為倒沒有直接的關係,學院的學習只是給予了我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表達方法。

《ASIA ART》:據了解您現在還是大學的老師,那麼這種藝術教育對您的創作是否有一些影響呢?

楊培江:我在汕頭大學教書。説到學院教學,因為汕頭大學是一所很特殊的大學,前幾年的教學改革,整個學院氛圍和教學理念都是開放性的,更強調想像力培養和當代性表達,我所處的是公共藝術專業,很多老師都是從國外回來的,他們也帶來一些新的資訊,在教學中更強調一種觀念性表達和對當代藝術語境的對應,這對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從我的繪畫裏看到在2004年後出現的一些轉變就和這些有關,因為你每天跟學生探討當代藝術的表達,回到畫室你肯定會有所反應,在我近期的繪畫樣式的刺激性和主題表達方面,是有所提升與影響。

1  2  3  


下一頁雜誌簡介上一頁黑暗時代的骷髏:楊鍇繪畫中的死亡救贖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亞洲藝術》第一期
· 絕地之音——解讀韓中人“呼喚式”藝術
· 經驗的博弈——關於馮均雄近五年作品的解讀
· 謝艾格:藝術中的名實
· 黑暗時代的骷髏:楊鍇繪畫中的死亡救贖
· 繪畫就是我生活的狀態——楊培江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