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蘇富比“中槍” 新市場開發是關鍵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05 11:20:26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文/比冷

蘇富比春拍現場

6.1億元人民幣,92.57%成交率;1.17億元人民幣,71.61%成交率。

上述兩組數據,前者為香港蘇富比2011年春拍當代亞洲藝術板塊的成交額,後者為香港蘇富比今年秋拍當代亞洲藝術板塊的成交額。作為內地拍賣市場風向標的香港蘇富比,5億元人民幣的差距不僅僅是表面大數額款項的落差,反映在背後的也不止是一個簡單的“當代藝術崩盤了”的武斷結論。雖然本輪市場大“掉血”砍掉了香港蘇富比大部分的拍賣收益,卻也並非偶然,香港蘇富比也不是沒有預測到當中的變化。然而,市場是什麼時候開始釋放出這種欲調整的信號,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調整的到來,這一信號僅僅只會在香港蘇富比拍賣中體現麼?下一步市場又將如何調整?這些看似難談清楚的話題,在這次香港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板塊全盤下跌的時候,似乎顯得更為突出。

拍賣結束後,關於香港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板塊的失利立刻在網路上形成了討論,質疑聲一片。雖然這次當代藝術集體下跌充分體現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滑落現狀和“換血”的慾望,但一句簡單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崩盤了”非但不能説明市場現存的問題,也顯得某些輕易得出此結論的人略有些幸災樂禍。

大經濟環境示弱 資本欲重視藝術市場

從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興起之時,這個市場就不是簡單的個人收藏遊戲。資本的同時進入不僅帶動了市場指數的上升,同時也見證了其下跌的過程,即便如此,資本也不會甘於就此撤出藝術市場。而當前藝術市場中呈現出的資本退出現象更多的也只是資本敵不過市場經濟大環境惡化而做出的對策。劉尚勇就曾從市場經濟大環境去看中國目前藝術市場整體下滑的現象,在他看來,“從國家大經濟環境看,GDP去年呈遲緩上升趨勢,今年GDP已經呈現下滑趨勢,藝術品市場作為整個大經濟市場的一部分,必然會受到相應的影響,而這個影響體現在藝術市場的各個環節中是多方面的”。香港蘇富比多位市場專家在今年秋拍北京預展中也透露:今年藝術品市場受市場經濟大環境影響表現出一定調整的願望,所以在作品選件模式以及上拍作品數量和估價上較往年有所保守。

但是,這些表像並不能説明資本即將退出藝術品市場,更多跡象反倒表現出資本在本身疲軟的情況下轉而對拍品選擇更強烈的保守性以及對市場更為成熟的把握和“出牌”:從去年秋拍開始,市場就已經露出滑落的跡象,但今年,無論在內地還是香港拍行的春秋大拍中,“安全拍品”(如20世紀中國藝術及內地的學院派藝術)都交出了出乎市場預料之外的好成績,並且遠遠超過2008年市場下跌之前對此類拍品的估價。這無疑透露出資本運作在其中使用的力量。再回過頭看質疑聲很大的香港蘇富比本季當代亞洲藝術板塊中部分拍品的成交結果:張曉剛作于1993年的《天安門一號》以2082萬港元成交,而這幅作品在2007年就曾以1544萬港元高價拍出。短時間內的兩次高價拍出不得不讓人懷疑成交價格依舊虛高……種種跡象説明,資本仍舊沒有退出市場,只是在以另外一種眼光重視市場。

1  2  


下一頁香港還能否成為內地市場的風向標?上一頁香港蘇富比拍賣的“當代藝術”投資信號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五十四期
· 蘇富比的撤拍爭議
· “鳩佔鵲巢”——藝術生態區的處境
· 一本不得不寫的書——《跟著呂立新去買畫》
· 知易行難的保退條款
· 拍場外的話語權爭奪戰
· 香港蘇富比拍賣的“當代藝術”投資信號
· 蘇富比“中槍” 新市場開發是關鍵
· 香港還能否成為內地市場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