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蘇富比“中槍” 新市場開發是關鍵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05 11:20:26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中國式當代藝術作品審美疲勞 市場強烈希望推出“新鮮藝術品”

除了資本以外,觀眾和普通買家本身也在重視目前的市場。從2005年開始被市場熱炒的中國式當代藝術,尤其是以“後89藝術”為代表的藝術家作品一度成為市場競相追逐的對象,而經過近8年來對這類作品的連續炒作,強烈的審美疲勞已經在大眾藏家群體中出現。中國式當代藝術競相被模倣、市場可見精品少等市場爆炒“後遺症”則更加速了大家的審美疲勞,似乎大家早就期待市場的這麼一次改變。而此次香港蘇富比“拍瞎”也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他們向來對此類藝術品的高關注,在選件上,也多以此為標準。

不過,這次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失利並不是首次在市場中顯現:早在2008年,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就已經經歷過一次市場大調整,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幾乎所有的中國當代藝術品都曾被市場質疑,然而,市場並未出現崩盤的情況。一些藝術家作品仍舊是市場主要追逐的對象。當市場再次好轉的時候(2010年秋-2011年春),這些藝術家作品不僅沒有出現零銷售,反而以更高的價位被重新接盤。但是在新一輪的市場上漲時,已經不是每一幅中國式當代藝術品都能享有此“福利”。F4部分成員作品頻頻流拍,重要藝術家非早期經典代表作低價拍出,這些情況紛紛從側面證明市場和大眾對此類作品已經在進行重新審視。周春芽、劉野、劉煒等藝術家作品在此輪紛紛高價拍出更從正面表明市場和大眾審美觀念的改變和對“新鮮藝術品”推出的強烈慾望。

所以,雖然第二輪市場爆炒看似增加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但在其背後卻在進行殘酷的“市場淘汰”遊戲。

中國式當代藝術品並非被全盤否定 精品缺失致香港蘇富比“中槍”

然而,市場並不能否定所有中國式當代藝術,此次香港蘇富比的失利也並不僅僅是因為選擇了過多的中國式當代藝術品上拍造成。筆者並且認為中國式當代藝術品還會有重新被市場“翻牌”的可能,此次香港蘇富比失利的主要原因也非單純對此類作品的推薦,此類拍品也依舊會受到市場的歡迎。只是社會審美和市場只會留下其中精品中的精品,並且由於市場輪動及基本的市場淘汰規律,使得每次在推出這類作品的時候都會淘汰掉其中的平庸作品。而今年恰恰就處在暴漲之後的轉折時期。眾所週知,很大一部分中國式當代藝術早期代表作品早年被尤倫斯和烏利•希克收入囊中,但在去年春秋拍中,尤倫斯所藏中國當代藝術品專場輪番在拍賣行上演,並且其中大部分精品代表作成功易手。而在今年6月,烏利•希克也宣佈將其一批重要收藏——1463件中國當代藝術珍品,被捐贈為香港M+的永久藏品。由此可見,尤倫斯手中重要的此類藝術精品已經分佈在各個新藏家手中,在接下去的幾年中很難再次在市場中出現。烏利•希克手中的精品要進入拍場也是遙遙無期,可供資本炒作的大批量代表作同時出現的情況更是難得遇見。既然如此,市場倒不如把這類藝術品提前排除在外,等到精品批量出現時,市場再重新留意這些拍品也不遲。只是,此次香港蘇富比恰好“中槍”,大批量的中國式當代藝術品強強推出,但實在難有好銷量。

新市場開發難是問題關鍵 但僅僅是香港蘇富比面臨的問題麼

不過,這次香港蘇富比失利原因還有很多,其中,精品少也是這次失敗原因之一。香港蘇富比從上世紀70年代進駐中國香港後,一直以來的主要購買力為國外買家,當代亞洲藝術板塊也不例外,但對於富有市場預見性的國外買家來説,更願意購買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新鮮藝術品和精品,而此次精品的缺失,也難免讓國外買家陷入無畫可買的僵思(請核準,難明何意)。另外,一直以來,民生係都是中國式當代藝術的重點追逐買家之一,也是香港蘇富比的坐上常客,但據坊間傳聞,民生係中部分員工對之前購買的作品存強烈質疑,這讓民生係是否還會繼續購買此類藝術品成了疑雲。同時,今年春天發生在藝術圈內的“查稅門”事件使得此次民生係及相關買家也紛紛退出這次購買。

但如上更多是市場的客觀原因,主觀原因似乎才是這次香港蘇富比失敗的主要原因。

在拍後,有人把香港蘇富比這次失利的主要原因定在選件上,這個説法沒有太多人質疑,不過內地拍行是否就能過這道坎呢?有網友一併認為嘉德、保利在本季的中國當代藝術部分的拍賣結果肯定要好于香港蘇富比,但如果把香港蘇富比和保利、嘉德的專場設置攤開來看,這個説法似乎過於樂觀:保利、嘉德設置的中國當代藝術專場中同時也包含了一部分20世紀中國藝術的作品和學院派的作品,而在今年春拍中,恰恰是這兩類作品佔了市場的主角。但在香港蘇富比中,這是兩個完全分開的專場。所以,香港蘇富比在選件中並非沒有考慮到市場形勢急需轉變。恰恰在去年春拍,蘇富比就一邊著手佈置尤倫斯藏專場,另一邊也開始嘗試設置一些與以往不同的板塊。

今年春拍中,香港蘇富比成功推出了70後年輕藝術家板塊,賈藹力的《蒼白的不止是你》以550萬港元落槌。之後一併帶動了一、二級市場該板塊的市場活躍度。在今年秋拍北京預展時,林家如也表示,“春拍時推薦的賈藹力作品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蘇富比推薦年輕藝術家作品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而為什麼在今年秋拍不繼續做這個板塊,林家如説,“不想將年輕藝術家作品的價格推得太快、太高”。同時她還表示,“今年秋拍中,香港蘇富比也將嘗試推出中青輩的抽象藝術家。”現在再回過頭來聯想香港蘇富比為什麼不繼續推出已經略顯成功的年輕藝術家作品的原因,再聯想當時賈藹力作品高價拍出後市場的質疑,此次香港蘇富比不想將年輕藝術家作品的價格推太快太高雖然是理由之一,但似乎年輕藝術家市場是否就是下一個市場的方向?多長時間才能被市場檢驗等等疑問才是讓香港蘇富比迅速推出下一個嘗試板塊的理由。而從已經結束的拍場表現看,新推出的抽象板塊似乎亮點也不夠突出。新市場開發的大難度讓香港蘇富比今年在當代亞洲藝術板塊中大傷元氣,但試想,這僅僅是香港蘇富比面臨的問題麼?

1  2  


下一頁香港還能否成為內地市場的風向標?上一頁香港蘇富比拍賣的“當代藝術”投資信號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五十四期
· 蘇富比的撤拍爭議
· “鳩佔鵲巢”——藝術生態區的處境
· 一本不得不寫的書——《跟著呂立新去買畫》
· 知易行難的保退條款
· 拍場外的話語權爭奪戰
· 香港蘇富比拍賣的“當代藝術”投資信號
· 蘇富比“中槍” 新市場開發是關鍵
· 香港還能否成為內地市場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