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怎樣投資晚清民國書法家作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3 15:49:21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相對於近現代繪畫的火爆,晚清與民國書法作品還處於一個發展過程中的初級階段,價位提升的空間依然值得期待,這就給了藏家們施展眼力與魄力的機會。山西民國書法作品收藏家楊淳淵先生向記者介紹説,根據拍賣市場的走勢與市場認可度來考量,一般來講,對聯(楹聯)的受追捧度最高,中堂次之,手札(信札)再次之。

但與此相反的是,信札通常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和研究作者的學術價值,特別是眾名家集合的手札或致重要人物的信札在市場上往往又會贏得一個極高的價位。同時書家的典型書體價位又會更高,如郭沫若的行書、吳昌碩的篆書、孫中山的行楷、譚延闿的楷書、王蘧常的章草、林散之的草書、于右任的草書、沈尹默的行書、林則徐的行書、胡漢民的隸書、吳稚輝的篆書等等,典型的書風便於作橫向對比,可參照性強。楊先生的另一個觀點筆者也十分讚賞:“大名頭的看準了要不惜重金,小名頭的要力爭成組、成系統的收藏。” 藝術市場評論專家馬學東曾有“不會畫畫可以當官,不會寫字就當不了官”的説法,這一通俗的觀點折射出書法具有除觀賞功能以外的多種附屬價值,在古代字比畫貴,而當毛筆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以後便産生了畫貴于字的現象,筆者一貫主張的觀點是:讓藝術品收藏能夠成為百姓都願意參與並且有能力參與的全民性活動,這樣才能讓“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全民素質”成為可能,使藝術品的價值最大化。歷代流傳有緒的銘心佳品始終是頂級藏家追逐的對象,那麼,我們普通藏家該如何從這一“誘人”的行業中分一杯羹並樂在其中呢?本文嘗試在博采眾家之言並結合藝術市場拍賣數據將眾多的晚清與民國書法家按價位的異同與藏家的購買力分成兩個價位群體:專業書法家:弘一法師的書法作品在去年的藝市呈現井噴式的爆發,一幅楷書“安本分,學吃虧”長卷拍出6000多萬元,足見其作品價值之高,此處無需筆者多言,本文重點推介有可能再創新高的書家們。

于右任被稱為“近代草聖”,他身為國民黨元老,致力推進草書標準化,又具有很高的民族氣節,這些條件使得他作品的身價劇增,更是拍場上的常客,僅2010年最後兩個月上拍就達千件之多。但因作品存世量大、書法形式多樣,致使其作品的價位有很大的跳躍性。專家提醒,雖然數量龐大,但于右任的書法精品升值潛力依然看好。市場上,五言、七言的草書對聯最常見,價位跳躍最大,而成組條屏、行書大對聯及冊頁、手卷往往能拍出過百萬元的高價。

康有為在書法藝術方面的影響,絕不比他在政治舞臺上的作為遜色。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繼阮元、包世臣後又一重要的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所著的《廣藝舟雙楫》是從理論上全面、系統地總結碑學的一部專著,對碑派書法的興盛和清末民初的書壇以及後來的書法藝術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他作品的價值早已得到業界首肯,因此價位不低,但相信很快會再創新高。

沈尹默的書法作品社會認可度也頗高,他標榜延續“二王”帖學正脈,線條勁健、氣格醇厚,沈氏對“帖學”的研究成果也曾風靡一時。但因其書風雅俗共賞,市場上贗品很多,影響了作品的市場價位,特別是小型拍賣會上流拍的作品更不在少數,最近3年上佳作品可達50萬元以上,精品可達百萬元以上,但過百萬的多為與眾名流合作的作品,普通作品基本上維持在30萬元左右。

學者書法家:學者書法家作品的價位相對於名人書法和專業書法還普遍偏低,這與書法家本身的社會認可度與作品題材、內容也不無關係,雖然他們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但由於藏家群體對“名人字畫”這一觀念的思維慣性使得學者型書法家的作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價位偏低,但隨著收藏家整體素質的逐步提高,學者書法家作品會出現一個新的收藏高峰,像張鐵林先生就是專門針對學者信札進行系統收藏的典範。另外,“狀元帖”與翰林學士的手札已經逐步為藏家所追捧,成套信札的價值未可估量。

名人書法家:最後不得不提的就是名人書法,時值辛亥革命100週年,孫中山的書法順理成章地成為翹楚,往往是幾個字的中堂就能拍出天價,內容多是宣揚“民主共和”這一主張的詞語,如“天下為公”、“博愛”、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公天下”、“世界大同”、“共進大同”等內容,其中,題贈“天下為公”、“博愛”最多,2003年以前價位多在幾萬至十幾萬元左右,至2007年三、四十萬元左右比較常見,步入2011年基本可以維持在100萬元以上,一件題贈成濟安的行書“天下為公”在上海崇源2011年金秋大型藝術品拍賣會更是拍出632萬元。

此外,民國早期的胡漢民、戴季陶、廖仲愷、汪精衛、徐謙、馬君武、陳融等知名人士墨跡近來在拍賣會上亦是表現不俗,他們的作品都受到市場的追捧。特別是一些功勳卓著的文臣武將,戎馬一生又兼具文心劍膽,實屬難得。除孫中山、黃興外,很多民國將領也都擅長書法,比如馮玉祥以能詩著稱,其隸書字勢謹嚴、筆法沉穆醇厚,蔡鍔的行草書迅筆疾書、未計功拙、清雅瘦勁。吳佩孚作為清末秀才很有舊學功底,受清末民初書壇尊碑風氣影響,尤其深得《石門銘》筆意,行草吸取篆書技法,雄健醇厚,但氣局略顯狹迫。而閻錫山獨以對聯擅長,喜學何紹基書法,但其行伍出身,故書法中體現出一種剛勁之氣。

還有民國時期的諸多文化界名人,無書家之名,書法卻獨標一格、面貌萬千,如聞一多、蔡元培、朱自清、胡適、錢鐘書、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人,因為這些名人文學修養深厚,作品背後故事性強,他們書畫作品等也往往具有較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在市場的表現也往往出人意料。還有些負面人物如袁世凱、汪精衛(汪兆銘)之作品,這樣的歷史人物雖名聲並不為人所稱道,然而卻也能從其修為中見其才情,也很值得收藏。

晚清特別是民國的書法作品還是具有極高的可投資性,值得特別推介的是,于右任與譚延闿、吳稚暉、胡漢民被譽為民國“真草篆隸”四大書法家。而職業書家,如李瑞清、羅振玉、鄧散木等人,更是藏界標桿。縱觀民國的書法作品大多聚焦于名人名家,目前有些尚不太被關注但造詣很深的中晚期民國要員的書法作品,由於市場認識度還不夠,尚處於價值洼地,非常有收藏潛力。(文/楊艷麗)

下一頁簡析任伯年的藝術價值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三十九期
· 怎樣投資晚清民國書法家作品
· 簡析任伯年的藝術價值
· 私人洽購在中國行得通嗎?
· 資本“佔山為王”,藝術“落草為寇”
· 陶藝市場的黃金時代是這樣失去的
· 有一種博士不用學外語——大學進步了嗎?
· 當代工藝品收藏指南
· 古典工藝品散發現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