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必須以創新為動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我國綜合競爭實力。在國家推進文化産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文化藝術品投資和産權交易市場迅速崛起。那麼以文化産權交易所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會對藝術、藝術市場以及藝術投資業的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和作用呢? 10月27日,由昆明元盛文化産權交易所支援的“十指禪機•劉伯駿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在展覽過後的 “當藝術遇上金融”媒體交流會上,洛希爾中國投行業務董事總經理樸學謙、昆明元盛文交所首席執行官羅奔接受了《收藏投資導刊》記者的採訪。 金融對藝術起到何種作用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任何産業的興起都離不開金融的催化,那金融對藝術的作用體現在哪呢? 洛希爾中國投行業務董事總經理樸學謙認為,金融對於藝術來講,和金融對於股市、房地産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一樣,是一個橋梁和平臺。因為有了金融做橋梁,很多事情變得簡單。人們需要藝術,一方面,是充滿創作才華的藝術家以及他們精美的作品;另一方面,是對藝術和美充滿渴望的人。這兩者的有效結合,就像傳統金融市場一樣,一方面是資本的供給,另一方面是對資本的需求,通過金融完成了一種銜接。當這種溝通、交流越繁密,這種需求越高,而供給越少的時候,這種交流的橋梁就變得更有價值。中國藝術事業和藝術市場發展到目前階段,確實需要金融的協助,而金融又確實得以遇到這個良機,有這麼一個良好的需求和供給,來真正地發揮金融市場的作用。 作為一位資深的金融投資專家,樸學謙肯定了文交所對藝術投資業發展的積極作用,而未來,文交所也必然要經歷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在世界金融史上,每當一個新的交易方式、新的交易平臺出現的時候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他認為,從現在來講,要理解文交所的某些錯誤,市場總會犯錯誤;同時,也要相信市場會糾正這些錯誤。那些最勤奮的、有創新精神的、會做事、懂做人的交易所的執行人們最終會取得成功。 市場需要怎樣的文交所 元盛文交所首席執行官羅奔説,“文交所是一個新生事物,依據自然發展規律來看,我們目前看到的只是一個初期形態,是一個暫時的現象,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在國家提倡並推動文化産業大發展大繁榮的情況下,文交所在新的社會經濟結構裏應承擔什麼角色?在推動文化産業發展過程中應起到什麼作用?應對國家提出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文交所應該提供的核心價值是什麼?藝術品的鑒賞和投資的普及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自然規律,文交所對廣大的投資者應提供什麼樣的專業服務?採取什麼有效的方式解決産業發展不同階段中將會出現的問題?我們需要對這類本質性的問題給予持續探索和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初期看到的現象不代表這就是今後的文交所。” 羅奔認為,文交所作為藝術與金融的創新産物和文化對接資本的重要途徑,其作用絕不僅僅在於單個藝術品的交易,更不應該局限于藝術品的份額化交易。而是需要發掘和提升整個文化産業的價值內涵,能夠滿足文化藝術産業發展階段中所産生的不同需求,讓更多的藝術家有更好的藝術創作環境,促進産權資本化的進程,為文化産業提供一個有效的融資服務渠道,讓文化藝術産業的機構和公司能夠獲得健康發展的金融資本,同時也帶動配套服務産業的發展和産業支撐體系的完善。 關於文交所的定位,羅奔總結為六個平臺:文化産業的“金融服務平臺”,打通文化産業與資本市場的通道,激活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為文化産業提供一個專業的、規範的、高效的融資專業服務平臺;眾多投資者的“投資回報平臺”,以會員投資者的不同需求為服務要素,解決藝術品市場投資金額大、門檻高、專業性要求強等問題,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資者會員的投資風險;各類服務提供商的“價值體現平臺”,是一個各類優質服務資源對接和整合的專業服務平臺,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階段中的一個新型的、文化藝術産業金融化的價值鏈和新型産業;文交所行業的“創新發展平臺”;政府和相關機構的“配套支撐平臺”,幫助政府和相關機構推進文化産業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優化、幫助促進文化産業的配套産業和仲介服務産業的發展,提供金融杠桿和專業服務;社會的“文化傳承平臺”,致力於弘揚華夏文化、紅色文化、優秀的傳統藝術和健康的現代藝術,以藝術金融化為手段,推動藝術資本市場的大眾化和社會化。 元盛文交所支援非物質文化遺産 “烏銅走銀”技藝,挖掘其潛在市場價值;在中國美術館承辦劉伯駿畫展和藝術研討會,使其藝術作品和藝術價值受到業界廣泛的關注,使更多人能夠分享其藝術價值。挖掘價值、提高價值、實現價值、分享價值,應成為文交所的理念。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辦好重點文化産權交易所,規範文化資産和藝術品交易;加強行業組織建設,健全仲介機構,已經被重點提及。通過國家政策肯定和鼓勵,相信未來文交所的發展模式會逐步規範,走向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