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天縱之才指間的陶藝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26 13:27:03 | 出版社: 廣東時代傳媒有限公司

20世紀的西方藝壇大師畢加索92年的生活和創作旅程,堪稱是一部絢麗而綿長的藝術傳奇。他開創了立體主義藝術流派的先河,擁有眾多女人,又是有史以來第一位活著見證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身材矮小的他,卻是個精力旺盛的多産藝術家,一生累計作品多達3.7萬幅,如此算來,畢加索在有限的生命中,平均每天就創作出3、4件作品。相比畢加索那些充滿情慾的油畫和素描作品,晚年的陶瓷藝術其實是最能完整體現出他那與自然並駕齊驅的嫺熟造型能力,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2011年4月,美國佳士得拍賣行帶來了他親手製作的150多件原始陶器,該批拍品中包括盤子、容器、釉面瓦罐等。

 
Lot 40, Sale 2523 《長羽毛的貓頭鷹》,高286mm,創作于1951年,成交價10625美元
 

與水、火、泥做伴的晚年

出生於1881年的西班牙南部城市馬拉甘(Málaga),父親是位美術教師,幼年學習語言時,神奇得從他嘴巴裏吐出來的第一個詞是“piz,”他其實想説的是“lapis”,也就是西班牙語中“鉛筆”的意思。從記事起,就開始以畫作伴。童年就把鴿子主題畫得惟妙惟肖令父親驚嘆不已;14歲移居巴塞羅那,僅用一天時間就打破了隆哈美術學校需歷時一個月完成靜物寫生的入學考試記錄。有一種天賦叫做“與生俱來”,畢加索就這樣走上了他漫長的藝術探索之路。

19世紀初,畢加索的畫風為藍色時期憂傷寫實主義,多位繆斯的陪伴成就了他之後的一些風格轉變。初戀情人費爾南德•奧利維葉的粉色時期創作了《賣藝人一家》;奧爾佳•柯克洛娃與新古典主義時期作品《梳粧》;與瑪麗•泰雷茲和多拉•瑪爾一起時,繪出了曠世名作《格爾尼卡》的超現實主義。走馬觀花的錯綜感情鑄就了他非凡的藝術作品。晚年的他更像個稚氣未脫的孩子,與水、火、泥做伴的陶瓷創作成了他新的興趣點。

從未停止對週遭世界的觀察、對陌生人群的探索,年齡的增長並沒能削弱畢加索對藝術持久的好奇心,1946年的夏天,65歲的他帶著情人弗朗索瓦以及他們的兩個孩子克勞德(Claude) 和帕洛瑪(Paloma)來到小鎮瓦洛裏斯度假,這是個美麗的、有著傳統陶藝製作基地的海濱小鎮。在偶然的機會中,朋友邀請他們去附近在手工藝市集小逛,畢加索有興隨意地在小攤上捏了幾個小件,還有幸認識了當地著名的瑪都拉(Madoura)陶藝工坊的擁有者──喬治和蘇珊夫妻,他們讓畢加索隨意使用其陶藝設備。

1  2  3  


下一頁雕刻時光 續寫傳奇-《收藏•拍賣》獨家呈現歐洲古董自鳴鐘高端藝術賞鑒會上一頁儀式化的記憶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拍賣》2010-06
· 中國藝術批評隱含的特殊格局
· 圓桌:對話兩岸三地藝評人
· 明月清風——至樂樓藏明末清初書畫選鑒(續)
· 儀式化的記憶
· 天縱之才指間的陶藝
· 雕刻時光 續寫傳奇-《收藏•拍賣》獨家呈現歐洲古董自鳴鐘高端藝術賞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