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2005—2011年 當代藝術沉浮錄(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13 15:56:08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格局篇

當代藝術市場新變

文/宋繼瑞

老樹常青張曉剛

可以説張曉剛是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引爆者,也可以説張曉剛是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一面旗幟。2006年,張曉剛的《血緣:同志第120號》在紐約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以97.92萬美元覓得新主,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引爆點。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由此進入了一段空前的繁盛期。在金融危機前,張曉剛在藝術市場上的表現非常搶眼,高價作品頻出。金融危機後,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最需要信心的時候,是張曉剛的天價作品,重新讓市場開始興奮。近兩年,張曉剛在藝術市場上,頗有王者歸來的霸氣。他的《創世篇:一個共和國的誕生二號》和《生生息息之愛》分別以5218萬港元和7906萬港元成交,雙雙刷新個人作品價格的最高紀錄。後者更是成為第一張過千萬美元的中國當代藝術品。與所謂的“四大天王”的其他三位藝術家——方力鈞、岳敏君、王廣義相比,張曉剛在藝術市場上的表現要穩定得多,持久力也強。金融危機後,其他三人在藝術市場的新利益格局中逐漸式微,被一些新鮮血液所替代。但是,張曉剛卻風采依舊,作品的拍賣成交率超過90%,並且高價頻出。這一方面是因為近兩年有分量很重的張曉剛作品流入了拍賣市場,比如《創世篇》是張曉剛的經典之作,《生生息息之愛》是其早些年的代表作,並且還有尤倫斯夫婦收藏的市場效應,好貨才能有高價,這是天價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面張曉剛的追捧者實力不俗。張曉剛與佩斯畫廊的密切合作,讓市場對其有了更多的期待。同時,不少實力派藏家也一直在追捧張曉剛。比如印尼藏家余德耀,在去年市場前景並不明朗的情況下,依舊花鉅資收藏了張曉剛的《創世篇》。

市場新貴曾梵志

曾梵志是藝術市場的新貴,也是藝術市場的神話。曾梵志已經在藝術市場新利益格局中搶得先機。媒體根據藝術家在新近藝術市場上的表現,把曾梵志、劉小東、劉野、劉煒稱為“新四大天王”,可見曾梵志在最近藝術市場中的火熱。

縱觀曾梵志作品在內地、香港兩地2011年春季拍賣會上的表現,其市場元氣復蘇能力超群,已經呈現出市場領航者的霸氣。在春季大拍中,曾梵志上拍的油畫有28幅,成交率高達100%,其中6幅作品以過千萬元的價格成交,其中2幅超過3000萬元,1幅超過4000萬元。在香港蘇富比尤倫斯藏品夜場拍賣中,曾梵志的面具系列皆以超過1400萬元的價格成交,其中的接盤者便是曾梵志最重要的海外合作畫廊阿奎維拉畫廊。在香港佳士得,用於慈善拍賣的《豹》以超過3000萬元的價格被知音覓得。在北京保利,曾梵志的《A系列之三:婚禮》更是以4025萬元的價格成交。這些作品的價格雖然不及曾梵志的作品《面具NO.6》在2008年拍出的7536萬港元的天價。但在一季拍賣中,其高價作品的數量,已經遠遠好于金融危機前的市場寵兒,可見市場對其作品追捧的程度多麼火爆。曾梵志作品的市場基礎非常穩定,合作畫廊實力不俗。國內有香格納畫廊和藝美基金,國外則是百年老店阿奎維拉畫廊。最近,曾梵志的利好消息頻出。他和畫廊巨鱷高古軒畫廊達成合作協議,傳聞曾梵志對畫廊提出的排他協議,也被畫廊接受。

青年才俊康海濤青年藝術家作為藝術市場的潛力股,具有成本低、風險高的特點。當青年藝術家從名不見經傳成長為同齡人的佼佼者時,其合作夥伴得到的回報是豐厚的。否則,誓與青年藝術家共成長的畫廊很可能會賠得血本無歸。

現在,70後藝術家已經在藝術市場佔據一席之地。他們在藝術市場的表現有的一驚一乍,昨日門庭若市,今日門可羅雀。有的則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穩固上升。康海濤屬於後者。

康海濤是偏鋒新藝術空間的代理藝術家。近兩年,偏鋒新藝術空間很好地推出了自己代理的青年藝術家。康海濤的作品進入拍賣市場的時間不長,從2008年開始進入拍賣市場。當時的市場價位與同齡人相比並不高,僅為十幾萬元。歷經4年的拍賣洗禮,康海濤的拍賣價格已經穩步上升到三四十萬元。非常可喜的是,康海濤作品上拍的12件拍品成交率達到100%,這在青年藝術家中非常難得。

春季大拍已經接近尾聲,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國當代藝術正在走向成熟,無論是買家構成還是藏家心態。尤倫斯夫婦藏品不僅在香港拍場高價成交,在永樂拍賣和北京保利,也取得了高成交率和高成交額的喜人表現,這不僅提升了市場的信心,也給中國藏家上了鮮活的一課。尤倫斯夫婦的拍賣非但沒有激發買家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盲目追捧,反而讓買家在購買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時更加謹慎。這于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而言,是成熟的開始,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創作和發展,也是一個福音。

1  2  3  


下一頁發展立足傳統文化的當代藝術——訪蘇州美術館執行館長楊文濤上一頁雄健之美——品讀湖南省陶瓷工藝大師王立新的釉下之虎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二十五期
· 雄健之美——品讀湖南省陶瓷工藝大師王立新的釉下之虎
· 2005—2011年 當代藝術沉浮錄(上)
· 發展立足傳統文化的當代藝術——訪蘇州美術館執行館長楊文濤
· 面對雙年展,我們仍需反思和研究——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觀感
· 為何流拍
· 當代藝術拍賣能否重回快車道
· 帕瑪強尼:鐘錶收藏品的修復強匠
· 茅臺,一枝獨秀?—— 直擊2011中國名酒春拍
· 稀缺之美(三):祖母綠的傳奇與價值
· “望聞問切”藝術品春拍
· 激情點燃 紅色收藏
· 測度當代藝術投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