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杯深受明清帝王青睞,清代乾隆帝尤好此物,曾收藏過兩件“尤通”款的犀角乘槎器,現今一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目前所知犀角乘槎杯盛行于明晚期,而其造型則來源於元代朱碧山的銀質槎杯。張騫乘槎主題的犀角杯多為17世紀作品,仇大雄、劉木蘭、黃蕙英等人及哈佛大學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均有收藏。在2006年紐約蘇富比的拍賣會上曾推出過一件清代張騫乘槎犀角杯,估價50萬至70萬美元,成交價203.2萬美元,得主是中國大陸買家。此拍品長達32.5釐米,而且有“尤侃”的款識,成為了當時犀角雕拍賣的最高價。到了2010年紐約佳士得拍賣的時候,也出現過一件清康熙張騫乘槎犀角杯,估價120萬美元至180萬美元,成交價為310.65萬美元,又創下了犀角雕刻新的拍賣最高價。 在2010年的拍賣市場上,犀角雕刻可謂是驚艷異常。除了張騫乘槎犀角杯之外,在香港佳士得的拍賣會上,明末犀角雕“蘭亭序”杯和清康熙犀角萊菔尊的成交價均達到了3990萬港元。綜觀拍出天價的犀角器,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就是料大質好。早幾年在北京同仁堂藥房中,犀角的價格每克3000元,2006年漲至每克6000元,這只是藥材的價格,而犀角雕藝術品還有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價格當然更高,明代犀角雕每克超過1萬元甚至更高,清代犀角雕每克超過6000元至1萬元,已經為期不遠,就連20世紀後的新倣品,如雕刻精美其質又是亞洲犀,同樣將達到每克4000元甚至上萬元。 其次就是雕工精湛。中國犀角雕刻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流派:一是北京派,代表宮廷藝術,取材厚、大,表現皇室題材,工藝精美,不計工本材料;二是蘇州派(包括嘉定),工巧薈萃,講究文人氣息,多取材蘭亭雅集、東坡遊赤壁等題材,用料次於皇家;三是廣東派,帶有強烈的地方色彩,以花卉為主,用料較薄。中國歷史上犀角雕刻工藝在明清達到高峰。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宮廷雕刻犀角器格外受到追捧。 再其次,也是最為重要的,要流傳有序,最好是名家珍藏,更是能夠受到藏家的青睞。綜觀目前的犀角收藏市場,每每有名家釋出珍品,總能引爆拍場。在2005年舉行的“瑪麗及莊智博夫婦文房瑰寶珍藏”專場拍賣中,一件明代犀角雕雙螭海棠型杯,估價100萬至150萬港元,在藏家瘋狂競標下,最後由倫敦古董商Eskenazi以超過預估價10倍的1076萬港元的天價成交。兩件以3990萬港元成交的犀角器,都是來自於“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專場拍賣,為著名犀角收藏家霍滿棠的舊藏。而追根溯源,這兩件犀角器最早是來自於山中商會的舊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