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美神的又一次演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14 18:28:50 |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安格爾《泉》


安格爾《維納斯的誕生》

18世紀的這種奢靡的傾向,一直到19世紀初的拿破侖時代,新的神性又統轄法國的時候才明顯改觀。這段時間,由羅馬興起的又一股追慕古典的風潮,很自然地與當時法國的社會觀念相融合,並迅速掃除了原有纖弱甜俗的余風。一種雄壯的、高貴的,但又不免於誇張的、冷漠的形式化的趣味又出現了。大衛的《戰神被維納斯解除武器》中,直線、莊嚴代替了以往的婉麗、放逸。到了安格爾的手下,更使之達到了一種僵化的程度。他不但擯棄18世紀的柔媚,也貶斥17世紀的豪奢,甚至指摘魯本斯“給人的感覺是賣肉的,在他的觀念裏,首先是新鮮的肉,而全面的佈局配置,則簡直是肉鋪。”於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標誌著新一代的時尚的維納斯又誕生了——安格爾的《維納斯的誕生》,又回到了古典的站立的格式。畫面中的女神,剛剛從海水泡沫中誕生。她重心落在左腿上,右臂高舉過頭,兩手正在梳理著那頭濃密的金髮。看得出,這是在追求古典雕塑的效果,嚴謹、肅穆,非常細膩地表現出了人物的立體感和肌膚的質感。雖然在色彩感情上未免過於理性,但表現少女體形的那條優美曲線,烘托環境的那群可愛的小天使,卻使畫面增加了不少的生氣。一種古典的模式,又被人們反覆地套用。安格爾自己,就曾以《維納斯的誕生》為原本,苦心琢磨、反覆推敲幾十年,又畫了一幅幾乎與《維納斯的誕生》一樣的《泉》。在少女健康豐腴的體態上,洋溢著生命和青春的活力。這種自然美與理想美的統一,正是19世紀女性柔美的典範。一種古典的、純凈的美的追求,又在法國風行一時。準確、均衡,嚴密的綜合,有如瓷器般的光滑冰冷,又道出了一個個性受壓抑的時代心境。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類歷史又出現了新的轉變。這時候的維納斯形象,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是神或是人的趣味推敲了。人們漸漸把這往日時興的問題拋棄,而開始追求一種非現實的趣味。羅丹1885年作的銅雕《梳洗的維納斯》已經露出了變化的端倪。她是一個當代的摩登少女——雙腿並攏跪于地上,兩手梳理著自己的頭髮。略往後傾的姿態使人物相當富於官能美。然而,不止於此,在這個美麗女郎的裸露身軀上,作者更為注重的是對雕像光色感覺的捕捉。到布德爾1924年作的《維納斯的誕生》和頓根1935年作的《維納斯》,則完全是把維納斯作為一個載體,去藉以表達內心對一種純形式的追求了。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成長起來的小愛神上一頁人性的復蘇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人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