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人性的復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14 18:30:51 |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經過13世紀的醞釀,從14世紀到16世紀,義大利進入了歐洲歷史上偉大的時代——“文藝復興”。這是新興的資産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對封建主義和神學體系發動的一場猛烈的鬥爭,它突破了中世紀文化專制主義的禁錮,為資産階級反對封建主義提供了新的精神武器。文藝復興是一個思想解放、科學藝術繁榮和巨人輩出的變革年代,恩格斯説:“這是一次人類前所未有的最偉大的進步的革命,是一個需要而且産生了巨人——在思想能力上,熱情上和性格上,在多才多藝上和學識廣博上的巨人的時代。……他們的特徵是他們幾乎全都在運動中和實際鬥爭中生活著和活動著,參加政黨進行鬥爭,一些人用筆和舌,一些人用劍,而許多人則兩者並用。因此有了使他們成為完人的那種性格上的完滿和堅強。”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第5頁。

文藝復興的産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的根本前提,就是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萌芽。義大利北部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熱那亞以及佛羅倫薩等,都是當時西歐和東方的貿易樞紐,手工業、商業和銀行業都很發達。那裏早在14世紀就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手工工場,出現了資本家與雇工等等。新的生産關係的産生和發展,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築也必然要出現,於是,這場鬥爭就開始了。隨著工商業的繁榮,尤其自然科學的發達,不但帶來了生産力的解放,而且這種發達的本身也起到了動搖基督教神學基礎的作用。如天文、地理上的發現,就給上帝和天國套上了一個大問號。當時的教會是封建勢力的總代表,是新興的資産階級、小資産階級和無産階級的共同敵人。他們對教會宣揚的“神性”、“神權”、“神道”,對封建等級特權以及禁欲主義等等展開了猛烈的進攻。在這場鬥爭中,他們借助了與之針鋒相對的古典文化作為自己的有力武器。居於古典學術故鄉的地利,許多學者對本土的古代手稿、古跡和遺物很早就有所研究,他們從羅馬廢墟中發掘文物,從寺院中搜尋古代倖存的圖書。尤其東羅馬帝國滅亡後,許多拜佔廷學者攜帶古代手抄本逃來義大利講學,促進了人們對古典文化的了解。於是,這個“復興古典文化”的轟轟烈烈的運動首先就在義大利興起。繼義大利以後,從15世紀中葉起,文藝復興運動很快傳播到歐洲各國,並且以宗教改革的旗號一直延續到17世紀初。

文藝復興的思想體系是“人文主義”,它的思想核心是資産階級的個人主義,理論基礎是資産階級的“人性論”。新興的資産階級力圖擺脫中世紀的愚昧和落後,使人的精神也能得以解放。他們認識到人自身的尊嚴與無限的潛能,勇敢地舉起了這面復興古典文化的旗幟。人文主義者把個性自由、理性至上和人性的全面發展作為生活的最高理想。他們標榜古典文化中的表現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否定神權以及附帶的來世主義和禁欲主義,提倡人權,讚揚人的價值,肯定人自己以及現世的生活理想。可以説,古代哲學是以一種和基督教成為最鮮明的對比的形式,即享樂主義來首先和義大利生活發生聯繫的。於是,“伊壁鳩魯派”開始在社會行時,並且成了當時的一個敏感的代名詞。伊壁鳩魯的著作雖然沒有被保存下來,甚至在古典時代的末期就對它的哲學或多或少地形成了片面的理解。但是,人們還是能夠從其他人流傳下來的著作中了解到他的思想體系,從那些間接的享樂主義的記述中就足以使人們熟悉一個無神的世界。當然,究竟當時的人們對他的學説理解到什麼程度,甚至不過是以這位古代希臘哲人的名字作為一個口號都很難説,但畢竟因此而給當時的教會帶來了極大的恐懼。一些宗教裁判所就曾以此來指控那些不能以更確切的罪名來予以處罰的人。甚至對一些未能套上異端罪名的人都可以引起諸如“他過的伊壁鳩魯的生活,因為他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聖徒,而只是相信肉體的享樂”等指控。更有甚者,連1115年和1117年佛羅倫薩的大火都被教會解釋為對異端的懲罰,尤其是“對於那些奢侈貪吃的伊壁鳩魯派的懲罰”……整個社會的觀念在改變,人性與神性産生了劇烈的對抗。覺醒了的人們在勇敢地與舊世界決裂,向未來大膽求索,帶來了義大利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藝術繁榮。 

 

1  2  3  


下一頁美神的又一次演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人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