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迎難而降的母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14 18:13:55 |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聖伯多夫教堂壁畫《原罪》


朗布爾兄弟《原罪與神驅逐亞當、夏娃離開的伊甸園》

與希臘文化有著同等重要意義的希伯來文化,特別是後來的基督教文化哺育了歐洲藝術,使歐洲各國能在歷經一千多年的中世紀荒蠻以後得到迅速復蘇。希伯來文化為裸體藝術提供了一個與希臘文化中的阿佛洛狄忒形成鮮明對照的女性形象——夏娃。希臘的神,是象徵自然的神,所以阿佛洛狄忒與一般的神祇一樣是理性的,但又是享世的;她是愛與美的象徵,具有一種理想的、純凈的美。但同時也有作為女性的誘惑。而這種享世的觀念,這種誘惑性在希臘思想中是與她作為神的神性共存的。基督教的神是啟示宗教的神人合一的神,用黑格爾的解釋,在基督教的思想中,對自然的存在,必須要來一個“否定”,才能達到人與神的“和解”。或者説,必須通過對人的肉體的消除,才能達到靈與肉的統一,才能達到那個神的境界。所以,夏娃是宗教的苦難的産物。她帶著原罪,肉體註定要受折磨。她也有誘惑,但這誘惑隱伏著厄運。與此相關,另一方面,阿佛洛狄忒雖然在一生中風流恣肆,便是作為女性,她並沒有盡過女性的一個重要的責任,那就是生兒育女。雖然在藝術作品中常有厄洛斯出現在她身旁,但很難看出那是她的兒子。不但阿佛洛狄忒,可以説,希臘的所有女神在藝術中幾乎都是以少女的形象被表現的。她們很少以妻子的身份出現,更不會拖兒帶女了。即便是赫拉,在希臘雕刻中也難以見其母親的外形。而夏娃則相反,她的出生,是為了更多人的出生。她是一個人類的母親的形象,一個“眾生之母”的形象。雖然她來到世間是被貶謫的,是受苦難的,但是作為一個女性,她完成了人類賦予的使命。這,正是母愛的一種體現。實質上,她是聖母馬利亞的先軀,是一位迎難而降的母神!除了夏娃之外,在基督教藝術中還有許多女性,也是迎著苦難而生存,同時在苦難中又帶著誘惑。人類在長期為生存而搏鬥的歷史過程中,在希伯來神話裏就創造了這個母神的形象。當人性經受了中世紀一千多年的踐踏和侮辱以後,人們再一次認識到生命的偉大。“夏娃”,就是“生命”之意,當人類歷史的變態階段過去,逐漸出現新的覺醒之時,生命的價值是何等的突出!於是,這個與兩萬年前《維倫堡的維納斯》等“偉大的母親”不但在本質上有著內在聯繫,而且在外形上也具有某種相似的母神形象誕生了。與古代希臘那個享世的阿佛洛狄忒相比,原罪的夏娃,其主要使命不是讓人在精神上佔有,而是給人以慰藉,給人以溫暖,甚至給人以生存的希望。她從另一個側面給予人們審美的滿足,為人的完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  2  3  4  5  6  7  


下一頁鐵與血中的女性上一頁成長起來的小愛神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人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