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從西方當代設計拍場反觀“中國智造”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06 15:55:16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最好拍賣紀錄

2010年,設計市場最好的拍賣紀錄均為設計師讓·羅耶勒(Jean Royere)和拉拉尼夫婦(Claud&Francois-Xavier Lalanne)、雅克埃米爾、讓·杜蘭(Jean Dunand)和紐森創造。紐森是當代設計部分最傑出的設計師之一,也是市場高價位的領跑者。2010年5月,他的作品《洛克希德椅》(Lockheed lounge)創下了180萬美元的成交紀錄,這一結果遠遠出乎人們的意料,成為當代設計最貴的作品,紐森也成為目前作品最貴的在世設計師。該作是紐森于1985年完成的,在那時,這把椅子勉強賣得1000英鎊。在過去的15年裏,紐森在國際上名聲鵲起,而這把椅子也成為他成功的標誌。《洛克希德椅》是用玻璃纖維製作的類似有機物外形的椅子,外面是一層用鉚釘釘牢的金屬“外衣”,實際上,與其説這件作品是實用傢具,還不如説作品是用來展示的。

這種設計雕塑化的傾向在當代設計中體現得異常突出,作品在市場上頗受歡迎,拉拉尼夫婦的作品也是如此,亦雕塑,亦設計。拉拉尼于2008年逝世後,市場對其作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大。2009年,他設計的一張桌子以50萬歐元成交,而就在這次設計專場拍賣上,拉拉尼夫婦的50件作品共拍得420萬歐元。2010年3月至7月,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為他策劃了一次盛大的回顧展。在過去的20多年,設計師的“諾亞方舟動物”價格上漲一般在4倍以上,有的甚至漲了近10倍。2004年來,藝術家作品的價格指數攀升了400%。

因為有這些著名設計師的作品作為支撐,現代設計市場並未變弱。那些走在設計領域前沿的作品,都取得了很好的成交紀錄。“限量版”作品創造出的珍惜效果在市場上更能誘發人們的購求慾望,價格也不菲。設計市場不再局限于那些已故著名設計師的作品,拍賣公司還選擇、徵集剛畢業的年輕設計師的作品,為他們廣開門路,吸收更為多樣的作品,設計市場開始朝著新的維度發展。

古斯頓·巴須拉(Guston Bachelard)關於人類心理的那句名言尤其適用於設計界,“人是慾望的生産者,而不是需求的製造者。”人們不斷追求高品質生活是設計發展的原動力,當代設計大膽探求設計的“當代性”,也是這一市場擁有巨大發展前景的保障。

在西方藝術市場上,設計激活年終拍場。然而,反思中國,設計市場尚處於萌芽階段。2010年,上海泓盛曾舉辦了“當代設計”專場拍賣,成交僅為50%左右。他們也希望通過“當代設計”拍賣來提升中國本土設計,促進其與國際接軌,但要達到這個目標的路途還遙遠。業界人士希望,對拍賣場的關注能對設計行業有所刺激,提升設計師的創造力和製作水準。在設計領域,需要更具創意的“中國智造”,而不再是被人詬病的挪用和抄襲。這樣,才能提升創作者、市場和消費者以及收藏家之間的良性迴圈和互動。

1  2  


下一頁當代藝術:市場回歸學術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十五期
· 從西方當代設計拍場反觀“中國智造”
· 當代藝術:市場回歸學術
· 內地藝術發展可借鑒“香港模式”——訪佳士得亞洲區主席葉正元
· 漲聲四起的 鼻煙壺市場
· 美國的藝術品保險——訪藝術品投資專家馬天
· 金融危機中的珠寶收藏與投資價值
· 王毅:傳承中華墨文化
· 『南謝北徐』之間——鑒定家謝稚柳與徐邦達的過往
· 郵市強勢調整 幣市溫而不火
· 《巴人汲水圖》十一年的升值傳奇
· 大都會博物館讀畫記(四)
· 年終盤點2010年的100個藝術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