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內地藝術發展可借鑒“香港模式”——訪佳士得亞洲區主席葉正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06 15:52:46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2010年12月2日,香港佳士得2010秋拍以32.3億港幣,約合4.14億美元的總成交額,成為香港地區秋拍成交總額最高的拍賣行。此時北京秋拍市場也是火爆異常,先後有兩家知名拍賣公司均超過香港佳士得的成交紀錄。全球藝術品格局正向中國內地傾斜,佳士得面臨來自中國內地的競爭壓力也日益凸現,而佳士得亞洲區主席葉正元此時向記者表示,內地藝術發展,可能還需借鑒“香港模式”。

他説,香港是一個開放而中立的城市,並且是國際性的金融交易中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在此生活,生活方式也比較偏向於西方模式,再加上多項金融免稅政策,比如進出口優惠稅額,高透明的金融機制,以及香港的多語種優勢,使得這裡有充裕的條件成為亞洲藝術品交易中心。這也是很多國際拍賣行都在香港設立公司,以覆蓋亞洲的原因。

中國內地的藝術市場未來非常樂觀,但就目前來説,香港市場的寬廣和包容以及可見度,都較之內地更為明顯,再加上近年來各種藝術博覽會在香港的活躍發展,更鞏固了其亞洲藝術交易中心的地位。

葉正元認為,“香港模式”很可能是中國內地未來藝術品市場模式的藍圖與指針。這個模式的建立與夯實並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比如諸多免稅政策,文化的開放、多元與中立性,國際資訊的巨大流量等。

國際藝術市場格局是否已經向中國傾斜

在談到2010年國際藝術市場格局是否已經向中國傾斜時,葉正元向記者表示,2009年,拍賣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況與買家的強烈需求形成對比,促就了穩定的高成交率。2010年上半年,全球對於藝術市場繼續充滿信心,佳士得的成交額,得到了私人珍藏藝術品的推動。比如來自布羅迪夫人(Brody)、克萊頓(Crichton)、頌德堂以及史賓莎大宅的藏品等。

從香港佳士得在整個佳士得集團所佔份額的變化趨勢中,可以看出中國藝術市場在近年來的迅速崛起和顯著增長。中國藏家踴躍參與香港佳士得的各類拍場,對於具有重要來源、傳承有緒的珍罕精品趨之若鶩、激烈競投。從前的藏家會購藏一些‘符號性’的藝術品,如今,隨著藏家鑒藏水準的不斷提升,他們更傾向於購藏那些蘊含、體現著其本土歷史、文化的各類藝術精品。中國書畫和中國古董應該會繼續受追捧;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亦會推動著亞洲當代藝術的進一步增長,全球藏家對當代藝術的需求亦會日益升溫。葉正元認為,中國藏家近年來的購藏興趣亦在不斷擴展,他們已不僅僅局限于收藏中國藝術品,同時還對各類西方藝術如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珠寶腕錶、極品佳釀等産生了濃厚的購藏興趣。葉正元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繁榮及藏家不斷增長的購藏需求,中國的藝術市場會繼續穩健向前發展。

面對來自中國內地市場的競爭,佳士得如何應對

今年內地以北京為主的秋拍市場,捷報頻傳,不斷刷新著各項拍賣全球紀錄。面對來自中國內地市場的競爭,葉正元向記者詳細闡述了佳士得的應對之策。他説,首先佳士得會發展與高端客戶的深遠關係,這些客戶不局限于私人藏家,還包括行業機構、顧問、極具影響力的業內學術群體以及政府等。其次,為亞洲地區客戶拓展與藝術産業相關的服務種類,比如,2010年5月中旬佳士得在全球(紐約、新加坡自由港、倫敦)啟動的佳士得藝術品儲藏服務(CFASS);佳士得高端房地産經紀網路、佳士得高端地産部;英國、歐洲、美國的藝術保險服務,以及佳士得教育等。同時,佳士得也計劃在亞洲增加力量,投放更多資源發展針對中國客人的推廣平臺及客戶服務。另外,佳士得還會

加大對慈善事業的支援。

葉正元最後向記者介紹説,除了中國,佳士得在印度、俄羅斯都有辦事處,中東地區的買家對藝術品、珠寶和名錶等關注較多。在印度,佳士得是全球唯一一家設有常駐分支機構的國際拍賣行。如今印度藝術市場的深度日益彰顯,越來越多的全球藏家參與其中。佳士得亦是全球第一家拍賣俄羅斯藝術品的國際拍賣行,目前的俄羅斯藝術市場也日漸成熟。

下一頁漲聲四起的 鼻煙壺市場上一頁當代藝術:市場回歸學術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十五期
· 從西方當代設計拍場反觀“中國智造”
· 當代藝術:市場回歸學術
· 內地藝術發展可借鑒“香港模式”——訪佳士得亞洲區主席葉正元
· 漲聲四起的 鼻煙壺市場
· 美國的藝術品保險——訪藝術品投資專家馬天
· 金融危機中的珠寶收藏與投資價值
· 王毅:傳承中華墨文化
· 『南謝北徐』之間——鑒定家謝稚柳與徐邦達的過往
· 郵市強勢調整 幣市溫而不火
· 《巴人汲水圖》十一年的升值傳奇
· 大都會博物館讀畫記(四)
· 年終盤點2010年的100個藝術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