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寂靜·幻想》 第二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14 14:06:48 | 出版社: 四川美術出版社

Illusions of Silence—The Art of Tim Yip 13

會在啟用他的靈感之前作長時間的深度冥想。

他明顯地在製作個別作品之前,很早就開始這種冥思過程。在“寂靜•幻象”裝置展裏的每一件作品中,他都將原始情感凈化為最純粹的精華,之後才塑造成可見的實體形制。然而,那瀰漫于作品周圍空間的氛圍也同樣重要。在他每天醒著的時間裏,葉錦添養成了一個習慣,用抓拍的方式“收集”自然及人造世界中空間裏和材質上的光線表情。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他攝影影像的多樣貌雜混,主要是作為展中雕塑及裝置作品的參照點,但葉錦添也視之為一套完整的作品,它們是在展中佔有重要地位的配角。

固然葉錦添在電影布景和舞臺劇場領域是大家公認的天才,我們也不應假設他創意的商業層面會跨進他的私人創作中。熟悉他的“公眾”創作的朋友們可能會對本展覽中的作品感到驚訝。宏觀來説,這與永遠不變的人之本性問題息息相關,但是是置放在先前提到的21世紀中國當前的社會環境之中。他這次展覽所表達的關注,較之前的所有舞臺和螢幕上的作品都要更加個人化,並且在色調上有一種幾近病態的清醒度。對既有的葉錦添迷來説,這系列作品屬於一個完全不同的藝術表現類型,而對於喜歡含蓄而不愛激情外露的人來説,這些作品將是一個品味挑戰,因為這些情感迫使我們面對自己的個人價值觀、性靈修養和人生目標。

從葉錦添想要創作一系列個人作品的第一個靈感開始,激發造型的概念就一直由激情驅使著。最極端時,這種激情往往帶有極其剛猛的本性,出自他對現代社會走向所感到的頓挫,甚至憤怒。高樓大廈的生活模式導致的社區瓦解是都市居民間日趨嚴重的疏離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不斷增加的窮富差距,以及在生活指數持續上揚的情況之下,維持收入穩定的壓力更是火上添油,也造成人們直覺地傾向獨善其身。20世紀後工業革命時代在歐美發展出的休閒文化尚未在中國紮根;休閒文化原是要給社會的工作生活提供一種均衡調劑  最初是要培養一種文化生活,但今日卻是持續傳播全球消費機器不可或缺的工具。對於中國的絕大多數人來説(百分之六十的中國人民居住在農村),休閒文化仍然顯得是多餘的。中國的“工業革命”才剛起步。它所需要的驅動能量是明顯可見的。“要是大家的能量都用光了怎麼辦?”

葉錦添這樣質疑,“造就出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到時候的文化生活和精神價值又為何?”

葉錦添對此議題的熱衷與他美學實驗的強度是等量的。這項展覽的概念來得輕鬆,但各個作品的執行卻用去了數月的精細規劃。主要的造型開始成形,葉錦添不斷地作修改,拋棄不滿意的部分,修飾其他部分,直到最後一刻都在遵循他的繆斯女神之意,持續演化他的意念。當“寂靜•幻象”逐漸成形,展覽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生命,而他概念的落實過程可以看做是他熱情的宣泄:起初是畢生力作,塑造出大型的雕塑主體;接著漸漸安靜下來,似乎作者的憤怒已然平息,內心的祥和再度浮現。在這第二階段,我們發現藝術家將創作能量投注于達到一種理想中的美,就如同自古希臘的匠神赫菲斯托斯傾其全力塑造出完美女性潘朵拉以來世世代代的雕塑家們一樣;潘朵拉雕像的女性造型完美到讓人以為她活了過來。


“寂靜•幻象”是由一串連貫的創念組成,可分為三個部分,大致與人自孩童至成人的成長階段相對應:從親子關係所代表的塑成階段,到感官與志向的成形,到一切生命抉擇最終導向的成人階段。每個段落中的指涉與典故,微妙而豐富。各組件之間的平衡是精心設計過的,造就出一種既令人不安又發人深省的情感張力。觀者並不只是要看,讚嘆,然後繼續往下走。這裡的重點不在於如何掌握一個知性的理念,或是局部與全體之間的關係。作品中蘊涵的各種指涉與典故是觀者必須解開的謎題,但須用之以心,而非用之以腦,這也是作品當初創作時的做法。目的不在於一窺藝術家的內心,而是與他流露出的情感狀態達到神會。葉錦添的“寂靜•幻象”展以意識流的方式呈現,觀眾在欣賞它的過程中也須對應以同樣的自由聯想。他挑戰觀眾,希望他們能衝動地以潛意識直覺地去面對作品,而不讓認知過程受到理性偏見的分心。要透徹地體驗作者的視界,我們必須保持心胸開闊,體驗其中全部指涉,把一切成見留在展場外的晴空下。

要進入這個幻象的世界,就必須走出日常生活,走出現實的舒適。體驗這展覽時,觀眾一上來就被打入絲絨的黑暗中,而這陰暗又與被丟在館外的艷陽高照對比得更強烈。起初,自然光的缺乏給一切都蒙上了一層紗罩,甚至短暫地蒙蔽了眼睛,沒法看清對面墻上的巨大視頻投影內容,並使得雕塑作品變成了陰暗中抽象的剪影。就像整個展場中空間的運用直接關係著各個作品的震撼力一樣,每件作品的尺度也直接與其周圍的空間成正比關係,也有如中國水墨畫中留白的作用。作品物件引出了觀者必須用想像力來完成的場景和情境。以一個精心設計的空虛感開始,葉錦添小心翼翼地將觀者引入他的世界,接著,立刻將他們投入到他的情緒場景之中。當各個作品在黑暗中漸漸浮現,觀者發現自己之前的思緒已經全都消失了,而被另一套思考佔據了,直到最後再度回到太陽下才回復過來。葉錦添的世界把我們投入了自己假裝看不見、寧願不知道、感覺不到的現實中。然而或許是在一個展覽空間的控制環境下,在公共空間的安全保護之下,我們才能讓自我與強大而本能的直覺重新連接,而單單這事本身就該是令人振奮的。

葉錦添的“寂靜•幻象”展給人的體驗是仰賴藝術家對形式、動態畫面、照片和空間佈置之巧妙的綜合經營。每一個元素都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這些和聲的共鳴構成了葉錦添指揮的交響曲。從頭到尾,黑暗是展覽中一項根本的戲劇場景定義元素。就如同在劇場或電影院裏的氛圍一樣,燈光要先切掉,演出才開始。舞臺布幔揭開,觀者就被帶入寂靜•幻象——葉錦添個人作品集。

下一頁《寂靜·幻想》 第三節上一頁《寂靜·幻想》 第一節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寂靜•幻想》
· 《寂靜·幻想》 精彩插圖
· 《寂靜·幻想》 第一節
· 《寂靜·幻想》 第二節
· 《寂靜·幻想》 第三節
· 《寂靜·幻想》 第四節
· 《寂靜·幻想》 第五節
· 《寂靜·幻想》 第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