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茲德古城 7000年依舊活著

時間:2016-04-20 10:21:07 | 來源:樂途旅遊網

生活>旅行>

世界很寬廣,但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難走。

初到亞茲德(Yazd),我就在老城區迷宮般的巷子中迷了路。煩惱之際,一位黑袍女子迎面走來,我招了招手,想攔下她。可她立即扯了扯黑色的頭巾,低著頭,盯著地面走開了。無奈之下,璐小君緊追兩步,攔下黑衣女子,這才問到如何能走出這迷宮般的小巷。面對我,她不好意思的説:“對不起,在街上和陌生男人説話不太好。歡迎來到亞茲德。”

亞茲德,是一座沙漠城市,也是一座歷史名城,被人們稱為“地球上最古老的人類居住的城市”,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亞歷山大大帝時代。這座城市在西元642年被阿拉伯人征服,後來成為通向絲綢之路行程上的一個重要中心點。路過這裡的商隊以出口絲綢、紡織品和地毯而聞名遐邇。亞茲德在蒙古人及帖木兒征服時未被破壞,于14和15世紀再度繁榮發展。但是,亞茲德的貿易優勢和穩定,從未在政治地位上有所體現。它像大多數伊朗城市那樣,于薩法維王朝末期開始衰敗,直到鐵路延伸到這裡之前,它只是邊遠省份的一個城鎮而已。

古老的傳統和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使這座城市相對封閉,也相對保守,沒有大城市的浪漫與開朗。也許這種安靜、樸素又略帶鄉土氣息的獨特氛圍,吸引著世界各國的人們流連忘返。

亞茲德古城 7000年依舊活著

從設拉子到亞茲德七小時的路程,眼前的景色就一直沒有什麼變化:湛藍的天空,和一望無際的戈壁。我突然理解,為什麼亞茲德能有幾千年的歷史,因為在這大漠之中,時間就是無休止的輪迴。

按照黑袍女士的指引,我走出了迷宮般的老城區,到達阿米爾.恰赫馬格廣場(Amir Chakhmagh)。老城區的建築頗具特色,沿用了伊朗南部和中部廣泛使用的風塔建築:在房屋頂上建有高高的小塔,塔上迎風處設有開口,像船上的空氣通風口一樣,能使房屋的下層部分受益於這個通風設施,令房屋內的人感到涼爽。在地面上經常能見到巨大的拱形圓頂,它們是用來保護儲水池的——這些儲水池可以深入地下6米到8米,有的甚至深達10米。

阿米爾.恰赫馬格廣場因一座十九世紀建成的“大廈”而得名。這座釉磚裝飾的大廈,是表演傳統戲劇“塔厄齊耶”戲劇(一種宗教戲劇)的場地。現在,這座建築正面的空地已變成亞茲德的中心廣場,周圍種植著樹木和花草,成為一個綜合的建築群體,包括一座清真寺、一所公共浴室、一座商隊旅社、一座陵墓、一座演出宗教劇的場地、三座儲水池、以及一個巴扎。

這座沙漠中的城市從未成為過首都,這裡的人篤信宗教,不論是伊斯蘭教,還是古代伊朗的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城市中有許多精美的清真寺,其中星期五清真寺(Jameh Mosque,又譯為:聚禮清真寺)最美。

清晨,整個城市還未甦醒。散發著迷人光芒的星期五清真寺只開著半扇門,寺內空無一人。出於禮貌和尊重,我沒有擅自進入,轉頭來到了剛剛開門的小商店。商店的老闆忙碌的打理著淩亂的貨物,看到我進來,騰開一個地方,讓我坐下休息,並用不太流利的英語説:“今天……我女兒……的學校要來清真寺參觀……我要把這裡打掃乾淨……我叫Afra,歡迎來到亞茲德。”説完,他把左手放在胸前,伸出右手握住了我的手掌。我打量著他:他個子不高,剛剛剃過的平頭整齊而講究,濃密的鬍子中總帶靦腆的笑意。

1  2  3  4  5  >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