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
關於設計評審的一些思考 |
|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23 11:10:09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設計同盟
|
|
“Your design isn’t a work of art. It’s a business solution. Practice being critiqued.—Matthew Smith”
這是美國網際網路公司Zaarly設計總監Matthew Smith的設計箴言,意思是説"你的設計是一個商業解決方案,而不是一件藝術品,因此必須為設計評審做好準備。"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設計師對設計評審多有抱怨,因為設計評審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審美偏好和價值偏好,一個設計方案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偏好。因此,有的時候一個思路比較完整的設計方案,在設計評審中會因部分人的個人偏好而被改的面目全非;還有的時候,設計評審變成了集體決策時間,少許改動也要全員同意,嚴重影響了項目的節奏和進度。筆者通過參與項目設計評審工作,形成了個人的一些淺見,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為什麼需要設計評審?
在很多非設計專業同事的眼中,設計評審的意義就是確認現有的設計是否為大家接受,給設計挑挑毛病。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這不僅是因為眾口難調,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設計僅僅是為了讓所有人普遍接受,那就不可避免地使設計陷入平庸和毫無個性。設計評審的真正價值在於:
a. 設計評審可以幫助設計師確認當前設計思路是否能夠實現産品目標,是否存在設計思路與産品目標偏離狀況。
b. 設計評審可以幫助設計師確認當前設計中哪些部分是非常有效的,哪些部分是有問題的和導致問題的原因。
c. 設計評審中來自不同專業角度的反饋可以給設計師提供新的視野,幫助設計師發現更多更優的設計思路。
d. 設計評審中的反饋還可以幫助設計師充分了解自己做的設計方案在後續的設計過程還有那些潛力可以挖掘。
正如上述圖文所示,真正意義的設計評審可以幫助設計師改進方案,為設計和産品指引方向,而不好的設計評審會給設計帶來很多困擾,甚至還不如不做設計評審。
如何做一個有意義的設計評審?
設計評審有兩大種,一種是設計師的評審(參與人員全是設計師),另一種是項目組的設計評審。前者的評審人員因為擁有相同的知識背景,溝通起來一般不存在太多問題。本文重點講項目組內的設計評審。在項目組設計評審中與會人員最好保持在4-8人左右,這是一個高效會議原則。人員背景最好來自不同專業,這樣可以給項目評審帶來更多不同的視野。至於如何進行設計評審,個人認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如下圖所示:
項目初期,設計評審中應該拋開工程上的和設計上細節實現的種種限制,探討盡可能多的設計方向和設計思路去實現産品的目標。評審話題應該是啟髮式的,如“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去實現”。通過來自不同專業視野的反饋,以便激發出更多的設計思路。因為沒有哪一種設計方案是完美的,只有通過獲取更多的方法和思路,才能評價哪一種設計方案在實現産品目標是最優的。
項目中期,設計評審則更多的是討論不同方案中優勢的部分和劣勢的部分,不僅要考慮方案當前優劣,還要指出方案在未來繼續設計可能具有什麼樣的潛力和優劣。通過權衡方案優劣後,確定出最有潛力的設計方案繼續進行深化。
項目後期,設計評審的重點在於面向設計細節。需要以可用性原則去判斷設計方案中的細節是否存在可用性的問題,同時也需要發現設計中細節比較粗糙的地方,留給後續打磨。
設計評審容易出現什麼問題?
1. 評審人員的主觀意見
關於這一點不少設計師都深有感觸,很多參與設計評審的人員尤其是産品經理,經常會提出一些諸如“這個界面使用黃色感覺不太舒服”、“這個標題的字應該調的更緊湊一些“,“我覺得這個設計不夠大氣”等等的意見。上述意見更多地反映了個人喜好,而無法達到設計評審幫助設計師尋找更優設計方案,指引設計方向的作用。
2. 評審意見模糊
因為參與設計評審人員來自不同專業背景,有不少人對設計過程和設計本身缺乏足夠的理解,因此評審意見模糊的情況在設計評審中也經常出現。意見模糊造成兩種結果,一是設計師無法得到有效反饋,二是無法激發評審人員的有效討論。
|
|
|
|
|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