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校園民謠:在惡性競爭中迅速衰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04 13:53:35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在惡性競爭中迅速衰落的校園民謠

在惡性競爭中迅速衰落的校園民謠

同樣發端于象牙塔,同樣有正規唱片公司的介入,台灣的校園民謠開創了一個時代,其精神也得以傳承;大陸的校園民謠卻猶如曇花一現,並未開創新的音樂時代,當年的幹將亦多逐漸淡出。

早報記者就大陸校園民謠的潮起潮落採訪了上海東方廣播公司Love Radio FM103.7資深DJ張明。

流行度沒想像的那麼高

東方早報:大陸的校園民謠是怎麼興起的?

張明:最早是北大、清華的一批學生在唱,人其實很多,那時候大概是1980年代末。當時的大學的學生已經能夠接觸到很多西方思潮,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也是各種思想碰撞的時候。所以他們已不是之前讓做什麼就做什麼、缺乏自己獨立思考的學生了。同時,受到台灣校園民謠的影響,他們會希望用唱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唱出自己的聲音。

東方早報:剛聽到這種音樂的時候你個人的感覺怎樣?

張明:當時我放的大部分是西洋音樂,因為覺得我們的音樂在編曲等方面和西洋音樂的差距太大。但是校園民謠和很多當時內地的音樂不一樣,很清純、很優美、很理想化,沒有很叛逆、很暴烈的東西。旋律簡單,詞像詩一樣。可以説,《同桌的你》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所以得以一炮而紅。

東方早報:1990年代校園民謠最火的時候情況是怎樣的?在電臺是否有很高的播出率?

張明:客觀説,其實校園民謠即使是在最火的幾年也並非我們現在想像的在社會上的流行度那麼高。在上海這樣比較海派的地方,電臺放得多的,或者説大家更喜歡聽的肯定是西洋音樂和港臺音樂。比如張學友《吻別》的銷量比《校園民謠》肯定要多出非常多。校園民謠走紅的時間很短,我個人認為大概是三到四年吧,而且受眾大多為年輕人。當時三四十歲的人聽的就比較少,而且在北方的情況要好于南方。

一哄而上,做死為止

東方早報:校園民謠的衰弱乃至消失你認為原因何在?

張明:主要還是因為內地唱片制度不健全。當時《校園民謠1》一齣,火了,大家就一窩蜂地上,但是歌手和製作都跟不上。慢慢地,聽眾心目中這種清純、優美、單純的音樂因為粗製濫造的複製而變了味道,所以很快就衰弱了。

但是有一點,當時這些在校園裏唱歌的人都是真心熱愛音樂,對校園這個氛圍非常留戀的。像徐曉峰、黃小茂他們後來都做了國外大唱片公司的駐華分公司的頭,並且一直對這類音樂很扶持。尤其是華納,儘管主要做的是國外大牌歌手,但是對北京那幫原創力量一直很看重。後來到底還是不行了主要原因應該歸因于唱片工業整體的衰弱和盜版的倡狂。

東方早報:大陸的校園民謠和台灣的校園民謠在興衰的背景、原因上有何異同?

張明:兩者的興起在社會背景上的確很相似,都是以清新的風格唱出校園裏面的那種很純、很細膩的感情。但不同的是台灣校園民謠從興起到衰落歷經的時間很長,有足夠的發展時間來為後來的流行音樂發展帶來可以繼承的東西,但是大陸的時間就很短。

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當時有新格唱片這樣專業的公司,還有金韻獎,每年都會舉辦校園民謠的比賽,賽後還會出合輯,社會影響力很大,對歌手和原創的保護也很好。我們就什麼都沒有,還惡性競爭,大家一哄而上,做死為止。不止校園民謠,大陸很多好音樂都是被這種大量重復給扼殺掉的。現在回頭看,會發現1990年代確實是大陸原創音樂發展的黃金時期。如果不是惡意競爭,也許現在的情況會好一些。

東方早報:除了校園音樂,1990年代大陸的原創音樂還有哪幾股力量?當時的世界樂壇整體情況是怎樣的?

張明:除了校園民謠,還有大陸搖滾之父崔健,有流行歌手毛阿敏、毛寧、楊鈺瑩等。就原創力量來説,校園民謠和崔健等的搖滾力量本來可以繼續發展,但是校園民謠因為惡性競爭而逐漸衰落,而崔健的音樂因為和主流價值不同,雖然得到壓抑很久的人們的強烈共鳴,但是註定了無法長期生存。

當時的西洋音樂也已經過了1970年代的黃金時期,因為物質的發展而越來越商業。1980年代末是裏根時代,這段時間西方流行的大都是邁克爾·傑克遜、惠特尼·休斯頓、麥當娜、瑪利亞·凱莉這些人的音樂。港臺音樂則主要是寶麗金的那些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