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東方風雲榜論壇暢談內地流行樂前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29 14:04:19 | 文章來源: 新聞晨報

張亞東當年説,“所有人都以為我有錢,但我真的沒錢。”內地流行樂壇的高投入、低回收讓包括張亞東在內的很多音樂人萌生退意。宋柯曾提過:“中國的唱片行業,最高的時候就沒有到過15%。”但就是這個不到15%利潤回報的行業,卻也有人苦苦維繼。

這是一個危機與生機並存的時代,在如今的內地樂壇,有人絕望退出,有人等待抄底。晨報記者採訪了第五屆東方風雲榜論壇的三位嘉賓宋柯、盧中強和沈黎暉,談談他們眼中,流行音樂行業到底路在何方。無論如何,那個唱片公司靠賣唱片叱詫風雲的時代,是一去不返了。

宋柯

就算唱片死了,還有其他介質

中國音像協會唱片工作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晨報記者 徐寧

在業界,宋柯時而像憤青一樣炮轟著,時而又像個商人,強調自己除了管錢“不是個很重要的人”。他擔任了四年東方風雲榜論壇的評委,從業16年,每次都在貌似漫不經心的語氣中傳達出耐人尋味的話語。前段時間,太合麥田搞一個聚會,那些離開的員工都回來了,這些人到別的行業幹得都挺好。看著這些人才,宋柯不禁感嘆:音樂行業真是留不住人才,連自己都開烤鴨店了。

時間退回到16年前。在宋柯正式進入唱片業前,他留學美國,做過期貨,賣過珠寶。之所以做唱片,純粹是被“高曉松忽悠進來的”。彼時,他與高曉松一起成立獨立廠牌麥田音樂,第一張唱片是《青春無悔》。高曉松擔任音樂總監,他來管錢。“當時對音樂本身就很喜歡”,宋柯説。

麥田在經營上曾經有一段時間是不成功的,當時麥田的藝人相對小眾,公司的收入只有版稅這一塊,所以差不多有三個月的時間發不出工資。但不可否認,即使如此,麥田的唱片依然做得相當精緻,成立的四年發行過朴樹、葉蓓等人的唱片。那時宋柯的想法是,“做了音樂當然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共鳴,至少在生活裏面增加一些色彩與感染力。”這時,華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他為朴樹發行了《生如夏花》。

2003年,宋柯涉足無線業務,“當時中國移動希望我們授權給他,我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所以後來離開華納,創辦太合麥田。我們真正轉向數字音樂應該是2004年以後的事兒。我算是比較早涉足這一塊的,也不能説是先機什麼的,都是在摸索,哪怕到現在其實也還是在摸索,但摸索也正是這個行業有潛力的表現。”宋柯取得了刀郎數字音樂的版權,這一塊為太麥帶來了2000萬元的收入,也讓他嘗到了數字音樂的甜頭。2005年,超女李宇春崛起,單曲《冬天快樂》在太麥運作的線上音樂網站提供付費下載,僅一天內就售出20萬次,營利60萬元。

宋柯對唱片這種形式一直有怨念,這讓他把所有期望都寄託在數字音樂上,但好景不長,他發現自己被網際網路“忽悠”了。因為他漸漸發現自己其實無法知道真實銷量,這讓他少賺了很多。2011年,他宣佈太合麥田轉型為傳統版權管理和數字音樂開發公司。如今,他依然是個商人,只是從唱片轉到了餐飲,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喜歡吃。但他強調自己從來沒有離開過音樂行業,“我還在中國音像協會下面的唱片工作委員會裏幹一些跑腿兒的工作。替行業做些事兒我覺得還是應該的。”

Q&A

記者:第一次開烤鴨店,會有新鮮的事情要做嗎?

宋柯:我就是學習學習,整個運轉還是由專業的餐飲團隊負責。我更多的時候是以顧客身份在那兒待著,或者有朋友來了我帶著去看一看。

記者:當時開烤鴨店,大家都覺得是因為你對音樂行業失望了。

宋柯:我雖然説“唱片已死”,但唱片只是一種産品形式,音樂工業裏一種非常小的傳統形式,它死掉並不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而且我是一個生意人,我這邊做著唱片那邊投一個餐廳,我覺得也説得過去,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記者:這次東方風雲榜論壇主題是“真音樂·大聲唱”,你如何解讀?

宋柯:我覺得挺好的,音樂工業最傳統的領域就是現場演唱。現場演出正在蓬勃發展,演唱會、音樂節已經成為一種比較常見的生活方式,這是很大的進步,大家對演唱會、音樂節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整個音樂市場來説,兩者能夠互相促進形成良性迴圈。

記者:很多人覺得唱片已處於一個抄底的階段,您同意嗎?

宋柯:唱片的衰退不代表什麼,它早晚會被一種新的形式代替,就像當年黑膠被卡帶取代,卡帶被CD取代,現在CD有可能被另外一種新形式取代,有可能是MP3,也有可能是更新的方式。但現在沒有像卡帶轉CD那麼明確,還沒統一標準,但也是一個機會。

盧中強

我們需要唱片,還要做得更好

十三月唱片CEO

晨報記者 徐寧

在內地提到民謠,總是繞不開十三月唱片,公司CEO盧中強功不可沒。他只花了兩年,就把“民謠在路上”這個演出品牌推廣到全國。去年,他公司的藝人只發行了5張唱片,加起來只賣出三千張。盧中強特別樂觀,今年還要再發5張。

1992年年底,盧中強加入了華納。那段日子,他做得最多的就是抱怨著“實體盜版”。“當時實體盜版和正版唱片的比例差不多是9:1,即十張唱片九張差不多是盜版,但是現在很多傳統唱片人還在回憶那段時間,因為你只要做了一張好唱片,盜版商就會拿著大量現金來找你。”

“2003年有一個朋友拿了《老鼠愛大米》的DEMO給我聽。我當時一聽覺得這歌有點意思,就推薦給戴軍,但戴軍不屑一顧。”果然,這首歌的命運跟他預料的一樣,“大家以前沒想到,一個草根的東西,通過一定的渠道在無線上就可以每個月掙到一百萬。那一輪,宋柯、我、海蝶唱片等都拿到了錢。接下來大家就跟網際網路妥協了,像百度這樣所謂的大渠道,就是在告訴你,‘我不是在盜你的版,我是在幫你宣傳’。”盧中強承認,那是個不健康的市場,“應該還是內容至上的。我們前段時間做了一些市場調研和了解,比如《因為愛情》這首歌,又是王菲陳奕迅唱,又是春晚推。但我告訴你在無線收入上,它完全比不上《步步驚心》的主題曲《三寸天堂》。所以其實我覺得慢慢發展到今天,渠道的多樣性已經顯現出來了,細分的通道也出來了。”

同年,盧中強拿到了郭德綱的無線版權,並開始研發歌曲,而為了在無線上掙錢,他還簽了台灣藝人侯湘婷。“從2007年開始我就下定決心,我要做一個小廠牌,在裏面做自己喜歡的東西,無論它在商業上有沒有可能。”在老狼的推薦下,他相繼簽了蘇陽、萬曉利、謝天笑、川子等人。2009年開始,網際網路渠道為王的時代大勢已去。“也就是説,不能像以前寄希望於打一首歌在無線上獲得一個大的收入——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盧中強把精力轉到細分市場,“我覺得我要把民謠做到最好,在細分市場找一個相對傳統的盈利模式。”為了生存,他們在做很多事,“我們去年拍了大量跟音樂有關的微電影。然後除了‘民謠在路上’,我們還得兼負一些音樂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去養活自己,才有錢一年做五張專輯。去年我們一年演了42場,票房特別好,慢慢的也有了一些商務合作夥伴,藝人的狀態也慢慢好起來了。”他説,十三月一支樂隊每場收入不低於30萬。

Q&A

記者:你怎麼看宋柯去開烤鴨店這個事?

盧中強:從老宋這麼多年做的事來看,他真的一直做在行業的前端,而且從他以往的成績來説,他是有情懷地在做音樂。他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訊息,首先,這個行業已破、待立。其次,就是這個行業真的觸底了!以前大家都在聊“一年不如一年”,但大家永遠不知道底在哪兒,老宋現在告訴你們到底了。到底是好事,抄底的時候到了。從資本來説,資本最愛幹抄底的事。從渠道來説,也慢慢要反省:我們把內容方逼成這樣了!那未來我們的內容源從哪來?所以我覺得這次老宋這個事有這幾個正面意義。

記者:唱片真的越發越少了麼?

盧中強:其實我們以前華語流行樂的創作,不是一個自由創作時期,我把它叫做跟風和參照創作。現在反而進入了自由創作期。如果跟一些傳統唱片公司一起聊,你根本得不到一個正能量,大家永遠在抱怨,但真正身體力行去保護自己權益的又有多少?其實很少。所以我覺得音樂到今天,整個文化和創意行業變成一個怨婦、怨夫最多的行業。但你要是跟一些自由創作的音樂家、小的音樂廠牌聊,你會發現,他們生命力其實非常頑強。兩年之前媒體跟我聊唱片業時,我也是在抱怨,但通過這兩年我們慢慢生存下來了。我們也能夠每年去做五張唱片——唱片你需不需要?你必須要!而且你還要做得更好!因為現在大家耳朵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是MP3,現在大家在網上可以下載到高品質的音樂。所以,現在的唱片業在一個最奇怪的時代:一方面做唱片肯定賠,另一方面你要想做,也要把它做好。

記者:這次東方風雲榜論壇主題是“真音樂·大聲唱”,你如何解讀?

盧中強:我個人認為現在是一個好時代,而且我也相信大環境會越來越好,因為這個國家在發展,它要保護原創,在這一點上我們已經看到了先例,就是視頻。現在可能一個視頻網站收購電視劇的投入要超過傳統的大衛視了。所以,我覺得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遠一點。

沈黎暉

音樂雖不賺錢,變現依然有道

北京現代天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總經理

報記者 徐寧

魔岩三傑在主流舞臺火得一塌糊塗的時候,一支叫做“清醒”的樂隊在北京地下音樂圈同樣小有名氣,主唱叫做沈黎暉——這位身著英倫風的選秀節目評委,同樣也是摩登天空的老闆,摩登天空音樂節、草莓音樂節的創始人。沈黎暉一直和這個圈子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在2008年擔任東方風雲榜論壇的嘉賓時,所有人都在講音樂不行了,他卻拋出截然不同的觀點,他認為音樂只是創意産業的一個環節,音樂不賺錢,要把音樂當廣告來變現。他做到了。

1997年沈黎暉創辦了摩登天空。在中國,摩登天空是家另類的唱片公司,簽過搖滾、電子、實驗等樂隊和藝人,也有走上主流舞臺的牛奶咖啡。10年前沒人看好摩登天空,公司的發展也經歷了舉步維艱的階段,但今天沒有人可以否認摩登天空為中國原創音樂所做出的貢獻。“我成立摩登天空時,當時根本沒有現場音樂的市場,很多人也不在乎你是真的樂隊或者在對口型,那個時代大家都是去看明星的。我那時陰錯陽差掉到一個陷井裏面去了,但是我也把一些錯事做成了對事。我一直用漂亮的謊言在騙自己,説自己是做商業的事,所以找到這個理由留了下來。”

摩登天空能生存自然有它的道理,那就是音樂節。從2001年沈黎暉去瑞典Hultsfred音樂節第一次看山羊皮現場,到2007年他把同樣形式的第一屆摩登天空音樂節辦起來,他一直過著“拆東墻補西墻”的日子。轉機出現在2009年草莓音樂節,3天5萬人次的參與讓贊助商不請自來。從此,摩登天空徹底扭轉了虧損的局面。

Q&A

記者:音樂的狀況真的很糟糕麼?

沈黎暉:現在説音樂糟糕,都是因為網路造成的,像是百度這樣的公司一直非常強勢,而我們一直沒有動作,其實這是不對的。我跟別人説過一個例子,比如我們談到足球工業,我們大家都去買球衣去踢球,但是我們踢球從來沒有想到要去賺錢,而都是花錢。所以我覺得,關鍵是有人來投資這個行業,我們買球衣球鞋讓他來踢球,踢球的人是沒有問題,他也高興,所以我們現在都是雷鋒,尤其是唱片公司,我覺得他們都是慈善家、投資商,也許音樂本身不賣錢,但可能有人會買音樂現場,所以作為經營者來講,他要製造一個音樂的良性迴圈,這也是我們坐在這個行業裏面沒有走的原因,我們現在必須要自己想辦法,往下如何走,用一些辦法來説服自己留在這裡繼續做下去。

記者:現在東方風雲榜選秀選手佔很大的比重,你作為選秀評委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呢?

沈黎暉:選秀是新人出道展示自己才華的渠道之一,但是在內地被放大了。但我認為他們不是樂壇的中流砥柱,將來樂壇還是更有才華的人才有生命力。

記者:當初你做唱片的時候,你會想到某一天它會衰弱嗎?

沈黎暉:沒想過,甚至沒想過卡帶有一天會消失。當年我們主要做的是卡帶,CD只是陪襯。我們大概做了3到4年,卡帶就開始退出了。沒想到,CD也要退出了。數字傳播有了網際網路、手機,對行業産生了巨大影響。去年和今年最火的萬能青年旅店,憤青特別火。他們唱片是自己錄製的,傳播主要通過網路,草莓音樂節場下2萬觀眾,一半人會唱他們的歌。這肯定通過網路體現的,這也是未來2、3年的一種潮流。這恰恰也符合論壇的主題“真音樂·大聲唱”,目前音樂行業正好處在轉折期。數字音樂、無線音樂正好過渡到現場音樂時代,這也是值得關注的板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