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網貸風控難逃鑒定困擾

時間: 2015-07-16 11:36:14 | 來源: 中國商報

首頁> 資訊> 藝市

目前,對於國內藝術品市場而言,業態多元化的趨勢愈加明顯。在畫廊、拍賣行、藝博會等傳統業態不斷完善之餘,網際網路金融結合藝術品的投資新興力量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步伐進入藝術品交易的各個環節,不斷重塑和完善著藝術品投資的生態鏈條。

藝術品網貸誕生新模式

今年開年以來,雖然藝術基金、藝術信託風光不再,但基於市場強烈的融資需求,業內對藝術金融的探索並未止步,無論是藝術P2P還是藝術家公盤,新的藝術金融産品層出不窮。近期,一個藝術品P2C的誕生,讓藝術品與網路金融的結合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據悉,這款名為“贏-收藏”的投資平臺,以青田石、昌化石為一期標的,年化收益在10%到15%。該平臺採取的是P2C(PersontoCompany)的借貸形式。據平臺負責人許毅平介紹,這種模式一方面基於風險控制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為中小微文創企業解決融資困局而做出的構架,但P2C的模式有明顯的局限性,在藝術行業,要求借款人為企業有頗多困難,“我們也允許個人借款,但對這樣的借款人有單獨標準。”

而此前人們更為熟知的藝術品與網路金融結合方式是P2P。據了解,目前P2P網貸行業中有藝術品抵押業務的平臺有愛投資、藝金所、藝投金融、藝融網等。像P2P平臺愛投資此前上線愛收藏項目,為北京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質押徐悲鴻名畫《雙吉圖》融資100萬元,並舉辦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借款期限為6個月,年化收益率10%,該標的上線僅10分鐘就被一搶而空。

網貸之家研究院研究員陳曉俊認為:“通過藝術品抵押得到貸款,可以促進藝術品市場的流通。抵押與變賣不同,藝術品進行抵押融資以後,藝術品的所有權沒有改變,收藏家既可以使資金得到週轉,又不必割愛個人藏品,這對收藏家和藝術品市場而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業內專家表示,對於中國藝術品投資而言,不斷涌入市場的新投資模式正好滿足了投資者的新需求,而網際網路金融結合藝術品的投資新模式,也將藝術品投資領域和網際網路金融投資領域相互交融,正是這種強大的市場需求,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的持續升溫。

風控模式不盡相同

因為藝術品與網路金融平臺都具有特殊性,因此風險控制顯得尤為重要。而目前已知的這家藝術品P2C與藝術品P2P平臺還不同。

據介紹,目前國內大部分平臺都採用單一擔保機構,大多為中小型拍賣公司,來作為預收購機構,覆蓋的品類一般為該機構的大部分經營品類。從縱向看,這種風控手段較為單一,即産品總體量受該機構回購能力所限,評估專家為固定團體,道德風險較高,退出渠道過於狹窄;從橫向看,這種模式是扁平化的,該機構對於不同經營品類的處置能力差別較大,這對貸前的審核提出了很高要求。

與此相對,這家P2C平臺採取的是分佈式風險控制手段。許毅平稱:“就是將預收購機構分散化,優先選擇行業內實力機構合作,每個品類簽約數個機構,採用機構反向競價確值、風險備付金制度、備選收購人機制等方式。”

鑒定是繞不過的門檻

儘管這些P2P、P2C平臺借藝術品項目積累了人氣,但也有業內人士對此持謹慎態度。好收益CEO路國華表示,藝術品市場魚龍混雜,本身“水”就很深,這對風控人員的專業水準是一大考驗,再疊加網路金融平臺本身的風險,其風險不言而喻。鑒定大家都有看走眼的時候,如果抵押的藝術品存在真偽問題,後期一旦要兌付變現將會面臨很大難題,即使是真品,變現週期也很長。

藝術品真偽問題一直都是困擾藝術品金融化的一個門檻。行業內人士指出:“在中國,藝術品抵押融資業務尚在起步階段,投資人或者網貸平臺都對藝術品行業缺乏足夠的了解,因為相關藝術品鑒定的人才極度缺乏,使這個專業技能要求極強的行業存在自己獨有的鑒定風險。由於高倣藝術品經常濫竽充數、以次充好,而且鑒定不易,導致一旦出現鑒定錯誤,將會對投資人造成非常嚴重的投資損失。”此外,從某種程度上説,藝術品的價值判斷比鑒別更難,也更重要。因為有些偽造的東西也有價值。價值的標準很難確定,不一樣的藝術品估價的標準不一樣,這種估價的不確定性無疑增加了這種交易平臺的不確定性。

在錢多多平臺負責人看來,從保管來説,一般貴重的藝術品保管的費用是相當高的,這部分費用肯定會轉嫁給客戶,這就等於變相地增加了融資成本,不利於網貸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是法律風險,所融資單位一般是個人,即便是企業融資,標的藝術品也是屬於個人持有的,無法辨別借款人的融資目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