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畫家作品鑒定誰説了算

時間: 2015-02-26 10:21:04 | 來源: 北京商報

首頁> 資訊> 藝市

齊建秋

我曾經在自己已出版的多部關於藝術市場的專著中表達過對於古代書畫和近現代書畫如何進行鑒定的意見。我認為,自鑒定大家徐邦達過世以後,僅靠某一位鑒定家的意見已經很難左右一幅古書畫,特別是有力度的古名家書畫的命運。古書畫需要的是傳承有序,有皇家著錄,這一類古書畫價值自然高,相反如果不是這類古書畫,僅靠現在某位鑒定家的意見,很難被收藏家認同,自然這類古書畫也就不那麼容易實現其自身的價值。現在對於大名家古書畫的鑒定要求的是一個鑒定群體的意見,國內目前沒有任何一位專家在古書畫的鑒定上具有一言九鼎的權威。

近現代書畫在某些方面和古代書畫相似,也需要傳承有序,比如有可靠的著錄,作品來路有可靠的出處等等。另外專家和已故作者在世親屬的意見也佔有重要分量。

那麼,當代書畫呢,誰是鑒定當代書畫方面的權威?誰是當代畫家作品真偽鑒定的終極評判者?當代這個詞是一個歷史的定位,當代畫家一般是指尚在世的一批中青年畫家,這些人既然還活躍在畫壇上,那麼將他們的作品交由作者本人來斷真偽是再順理不過的事。但現在恰恰在這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有收藏界人士反映,某些畫家對自己早年畫的比較粗糙、不成熟的作品採取不承認的態度,認為這些作品的水準有礙于他現在的名望,有礙于他在美術界、學術領域的地位。因此對自己的作品不認賬,指真品為贗品。

還有研究藝術市場的人士反映,某些畫家的作品在拍賣公司圖錄裏標出的參考價格和成交記錄與作者本人當前賣畫的潤例出入較大,特別是有些畫家正和一些藝術或文化公司合作炒自己的作品,因此市場上這些作品的價格對於操盤手形成了衝擊,壓力最終還是要落到畫家的頭上。在壓力面前這些畫家對自己的作品採取了否認的態度來搪塞操盤手,這又是市場因素使然。

再有投資界人士反映,凡是賣畫的畫家就是一種特殊商品的生産者和製作者,是藝術家和生産商的雙重身份。而生産商是不能對自己産品的真偽、品質的優劣進行裁定和評判的,倘如此,國家為什麼還設質監局?運動員是不能兼任裁判員的。

當代畫家作品真偽的鑒定同古代、近現代書畫比起來,本是一件最容易的事,現在反而變得棘手了。由於某些畫家對自己作品的輕率和不負責的態度,我也曾産生過困惑和糾結,但從長遠來看,為大局計,我們還是要樹立這樣的認識:即當代畫家作品的真偽,作者本人的評判意見具有決定性意義,畫家對於自己作品的真偽能説出最具有權威的話。之所以這樣講,首先考慮的還是智慧財産權、著作權的保護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凈化書畫市場就離不開畫家的直接參與。不能否認有少數畫家出於各種動機對自己作品真偽的評判採取不實事求是的做法,但這畢竟只是極少數人的道德淪喪,不能據此以偏蓋全,更何況一些造假者製造散播的某些畫家對於自己作品不認賬的蜚言,不過是在買家面前為自己的造假售假行為掩飾而已。

當代書畫的鑒定還是要由作者本人説出具有決定性的話,要把話語權、鑒定權交給畫家。如果不是這樣,將畫家摒出決斷者外,就會攪亂書畫市場的秩序,引發當代書畫贗品的大氾濫。這對於造假者來説絕對是一個利好消息,他們會肆意造假,一批批當代畫家的偽作也會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各類公開的市場上。所以為了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為畫家的權益,也為收藏者、投資者的利益,我們還是要把當代畫家鑒定終極評判者的座位留給畫家來坐。

(作者係當代著名藝術評論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