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成立文物鑒定技術實驗室 提供義務鑒定服務

時間: 2015-01-22 09:51:44 | 來源: 京華時報 作者:張然

首頁> 資訊> 藝訊

日前,國家文物保護基金會社會文物保護專項基金的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據悉,下一步基金會有望聯合有關部門、單位成立國家級文物鑒定技術實驗室,結合權威專家資源和前沿的科技力量,改變當前文物鑒定的亂象。

社會文物概念是相對於館藏文物而來,指的是歸個人、社會團體、行業等擁有的文物。近年來,藝術收藏熱潮持續高漲,據不完全統計,群眾收藏大軍達八千萬眾之多。同時,作為國家博物館補充的民營博物館的發展迅猛,目前已發展約兩萬家。社會文物保護和群眾收藏呈熱烈景象。但專家委員會的專家指出,熱鬧背後也存在著很多挑戰和困惑。比如由於藝術收藏知識的匱乏,很多收藏者吃虧上當,甚至不乏億元收藏全是假貨的難堪;藝術鑒定機構過多過濫,有的鑒定專家受佣金所困對藝術品真偽做出誤判,藝術鑒定證書滿天飛,已經失去公信力等等。

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張柏介紹,專家委員會成立後將堅持公益性,突出社會文物保護工作。比如為社會收藏機構和民營博物館提供諮詢服務,為執法機構提供相關司法鑒定服務,特別是將盡可能地為大眾提供權威、義務的鑒定服務。

據了解,目前國家文物保護基金會已和某企業達成意向,聯合國家技術監督總局和司法部有關部門共同建立一個國家級文物鑒定技術實驗室,將權威專家的“眼學”和“科學”相結合,力求在對文物科技鑒定上有所突破和實際運用。據介紹,基金會將在每個省設立一個工作站,為全國的社會文物保護項目做好募捐工作。今年還將建立“中國社會文物保護志願者聯盟”,請文物“大家”以授課的方式講解文物收藏、保護的知識,並製成視頻資料網路傳播,提高藏友眼力,提高社會文物保護整體水準。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