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港澳文交所曝亂象 專家:投資要先看資質和信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30 10:45:18 |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網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今年45歲,只有初中文化的鄭旭東在短短三個月內,成立五個平臺公司。這五家平臺公司形成了一張巨網,攪動著上萬人近7億元資金。其中,深圳中貸信創、上海鋒逸信投、杭州國臨創投這三個網貸平臺大肆吸金,中瑞隆充當資金管家,香港文交所誘以高回報,吸引大部分資金投向翡翠玉器等資産包。

        在這次事件中,被套牢的投資者有上萬人之眾,被套了15萬的投資者小余説:“現在很多投資人魂不守舍,他們很多資金是借的,少部分是自己的。有一個投資人的老婆跟他鬧離婚,他錢都沒了,還欠一屁股債,被套了70萬元。”

        眼下,內地各地文交所、藝交所(以下均泛稱“文交所”)經過一年多的整頓,稍有“復蘇”跡象,這一消息無疑給尚在“回暖”路上的文交所行業潑了一盆冷水。

        然而,將文交所作為圈錢工具的或許並非個案。

        有業內人士向中國經濟網記者透露,在港澳地區眾多文交所中,只有六七成在認真經營。中國經濟網記者粗略地統計了一下,港澳地區,帶“香港”、“澳門”、“中華”字頭的文化産權交易所或者藝術品交易中心就有11家之多。這個數字還僅僅是“有名可查”的文交所,不包括暗地滋生的幕後平臺。如果真如這位業內人士所説,那麼文交所力爭回暖的道路將會是雪上加霜。

        中國經濟網記者還發現一些帶有“香港”、“澳門”等字頭並且官網用繁體字的文交所,其地址很多都在深圳等靠近港澳的地區。有關人士向中國經濟網記者透露,這些文交所中有一些是“整頓令”頒布後,由內地轉板港澳地區的。

        專家提醒藝術領域投資著重關注機構資質和信用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港澳地區的文交所亂象源於內地本身的亂象,內地整頓文交所後,一些經營者或類證券化的操作者將這種“博傻遊戲”搬到了香港。魏鵬舉認為,規範這種亂象需要從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應該加強政府監控,相關政府機構要從行業上整頓規範這類文交所;其次,要加強合理的行業管控,魏鵬舉認為要淘汰一部分交易模式不清、信用不高的文交所,推進行業的兼併重組;第三,大幅度抬高準入門檻,魏鵬舉認為要從註冊資金、過往業績、擔保機構等各方面抬高準入門檻。

        隨著近兩年文化産業的迅猛發展,一些文化藝術投資平臺受到投資者的熱捧。像上述投資者“被套”現象屢有發生,對此,魏鵬舉提醒投資者:首先,在選擇上要基於産業本身實體性增長的板塊;其次,要多研究投資對象的商業模式。對於,藝術品基金、藝術品信託類的投資,魏鵬舉提醒投資者要著重關注其資質和信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