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南方文交所推“立體市場行銷”意欲何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14 13:18:03 | 文章來源: 新快報

南方文交所是為數不多,並沒有推出“藝術品份額化”的文交所,成立兩年多來,有條不紊地推出令人嘖嘖稱奇的措施,如“嶺南藝術品走出去工程”、“嶺南文化藝術品保真溯源數據庫”等。其不但在短時間內開設廣州、佛山南海、梅州、東莞等四家藝術品商店,今年下半年更涉足網路媒體,與大粵網合作開設“收藏頻道”。南方文化産權交易所總經理張志兵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用“立體市場行銷體系”來形容南方文交所的行銷戰略。他強調,誰先搶灘這一片潛力巨大藝術品市場的“藍海”,誰就能佔領先機,誰就是行業的先鋒!

推出藝術品保真與梅摩指數 豐富經營模式

記者:記得在兩年前,你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南方文交所主要經營文化産權交易、文化企業的投融資服務、文化産品的技術創新三大板塊業務,時隔兩年,這些業務有變動嗎?

張志兵:南方文交所自2010年成立以來,就確立了以國有文化企業産權、版權交易為核心、嶺南文化藝術品交易為特色,著力打造立體市場行銷體系,將專業板塊與區域服務中心相結合的業務發展模式。作為廣東省唯一一家省級文化産權交易平臺,南方文交所兩年來一路將自身牢牢定位於“為平臺參與者提供交易機會的服務商”,開創了不少新模式。像“嶺南文化藝術品走出去工程”、嶺南文化藝術品保真溯源數據庫、梅摩-嶺南藝術品指數,以及今年下半年將與大粵網合作的收藏頻道等,都是近來重點發展的新項目,在廣東乃至全國的文化産業領域都極具先鋒作用。

記者:去年起就推出的藝術品保真業務,反響如何?文交所是如何為藝術品提供保真措施的?

張志兵:南方文交所一直致力於擔負藝術品保真的公信平臺的作用,2012年6月5日,在廣東地區首次推出“藝術品保真保值”交易平臺,並向公開發售第一個交易産品——“趙少昂原創107幅中國畫作品”。該交易平臺對藝術品市場價值做出相對準確的評估,同時通過提供擔保、回購等措施,保證投資者的利益免遭損失。而保真溯源數據庫,正是在此交易平臺基礎上的延伸。

目前,南方文交所在完成另一套“梅摩-嶺南藝術品指數”體系建設,打造嶺南藝術品市場價格風向標。首期選取了20位嶺南畫派畫家,對其作品及畫家本人的市場行情進行分析,其中包括第一代“二高一陳”;第二代“嶺南四家”關山月、黎雄才、楊善深、趙少昂;以及楊之光、林墉、方楚雄、許欽松、周彥生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活躍在廣東的名畫家。梅摩-嶺南藝術品指數由南方文交所發佈,將在廣東省主流媒體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21世紀經濟報道、理財週報等平臺上發表。梅摩-嶺南藝術品指數每半年發佈一次,梅摩-嶺南藝術家指數則不定期發佈。通過梅摩-嶺南藝術家指數,逐步使之成為嶺南藝術品市場價格的風向標。該平臺預計明年將發佈第一批數據。

推出網路“收藏頻道” “立體行銷”成形

記者:文交所在藝術品經營方面,拍賣與展覽等動作非常活躍,而在藝術品商店方面,截至今年9月,也開設了廣州、佛山南海、梅州、東莞等四家,這些傳統的交易模式反映了文交所怎樣的經營戰略?

張志兵:這是南方文交所2013年“立體市場行銷體系”的組成部分。就是讓“文化走進民生”的重要市場佈局。隨著粵東、梅州、佛山區域分中心的建設完成進入運營階段;錢幣中心:廣州文物商店、南海藝術實體店、東莞藝術商店均已正常營業。隨後,又增加三個新的專業板塊——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心、中國書畫交易中心、城市文創中心三大專業中心正式掛牌,標誌著南方文交創新業務模式的步伐加快,南方文交所創建的以南方文交所總部綜合性功能平臺為核心,以各區域中心和藝術品商店為結合、網路為覆蓋的“立體市場行銷體系”已經成形。讓消費者享受到家門口的文化産品和專業服務,讓文化在民眾中“生根發芽”。

記者:能否分享一下文交所經營上有哪些成功的經驗?

張志兵:最重要的還是創新。消費者的文化藝術消費需求高漲的今天,市民對藝術收藏和投資的關注度日益高升的現在,藝術品市場的大環境也在盤整中發展,蓄勢待發。誰先搶灘這一片潛力巨大藝術品市場的“藍海”,誰就能夠佔領先機,誰就是行業的先鋒!

尤其網際網路、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南方文交所也在積極建立立體式的多媒體宣傳與行銷平臺。打造嶺南文化藝術品宣傳推廣平臺,也是嶺南文化藝術品“走出去”工程的重要抓手之一。今年下半年南方文交所的工作重點之一,即是與大粵網進行深度合作,開發面向收藏品普通消費者的“收藏頻道”。

市場是産品和服務評價的最好標準

記者:去年12月,來自北京、天津、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18個省、市、自治區的26家文化産權交易平臺機構齊聚三亞,共同發起成立第一個全國性文化産權交易行業自律組織“全國文化産權交易共同市場”,並選舉廣東南方文化産權交易所為輪值主席單位,這樣一個組織對文交所的發展起到怎樣的推動作用?

張志兵:推動文化産權交易市場發展和繁榮、推動各成員單位誠信自律、協同創新、聚合分享、發展共贏是這個組織的宗旨,是主動服務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國家戰略。這個平臺是為更多的文交所提供深入探討如何發揮共同市場體系作用的,努力探索一條市場化的道路。

南方文交所的優勢,即是逐步做好五個事情:一、建立一個立體行銷網路體系;二、建立一個權威的認證機構;三、打造一個藝術品指數;四、建立一個基金運作平臺;五、發揮自身報業傳媒背景優勢,建立一個綜合的宣傳傳播渠道。

記者:您在2012年的“全國文化産權交易共同市場”上曾提出,文交所應該回歸本位,做獨立的第四方平臺,而怎樣把資本和文化項目有效地對接起來,是當前文交所的要務,能具體談一下嗎?

張志兵:首先,關於第四方平臺應該怎麼理解呢?就是除了交易雙方和仲介之外,它只是提供公共平臺和維護資産公共秩序和規則制定等。至於資本與文化的融合,要從這些方面去理解,任何一個産業需要發展,必定需要資本的大力支援。那麼,怎樣才能把資本與文化産業對接好呢?我們首先要看文化産業的一些特性,比如它的“輕資産性”,“價值判定難度大”,還有“價值衡量標準制定難”等等這些就決定了資産與文化産業對接的過程中會面臨一些新的問題。由於文化産業交易的推廣前期收益不大,但是市場總需要慢慢培育,具體的做法應該由一些有政府背景或者國有企業來帶頭擔當,宣講文化産業和凸顯文化産業的一些價值。通常説,市場是産品和服務評價的最好標準。當一些文化價值或者無形資産得以通過交易來完成,就是文交所作用的充分體現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