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揭秘數據中的2013中國藝術品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26 11:51:56 | 文章來源: 資訊時報

剛剛過去的2013年,是藝術市場的全面回暖,還是大勢下行中的短暫調整?讓數據來告訴你真相。

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近日發佈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2013年秋季)》(下稱《雅昌2013秋季報告》)顯示,2013年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平穩發展的一年,全年總成交額為643.24 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增加16.46%。其中,2013年秋拍(8至12月)成交總額為333.08億元人民幣,比春拍成交額略高。

同樣是不久之前,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在人大國學館發佈了2013年度研究報告(下稱《人民大學2013年度報告》),從藝術品市場金融服務、法律法規、政策環境和宏觀環境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趨勢進行判斷,並針對現存問題,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提出了政策建議。

對比兩份針對201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調查報告,可以看出其中有共同點,也有差異。

藝術品市場國際化的形成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在解讀人民大學2013年度報告時表示,近10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實現了從數十億元到上千億元規模質的跨越。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成為世界藝術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觀點在《雅昌2013秋季報告》中得到了支援。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顧問、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龔繼遂在報告序言中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國際化趨勢是2013 年中國藝術市場發展的一大突出特點,“國外拍賣行走進來,中國藏家走出去”:“這與人民幣支付能力的國際化、中國企業國際化,以及人們的境外旅遊、學習、乃至移民等大幅度上升,都是平行的現象。目前這種潛在現象變成新聞關注事件,形成方向性的拐點。”

藝術指數大幅上漲,但産業鏈存在隱患

在藝術品市場發展前景看好的前提之下,藝術品金融化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藝術品價格指數、藝術品抵押、藝術品信託、藝術品基金、藝術品保險和藝術品交易所等藝術品金融産品的創新層出不窮。

《雅昌2013秋季報告》顯示,相比中國證券市場,藝術品的投資優勢比較明顯。反映A股市場走勢的上證指數 2013年12月31日收于2115.98 點,比年初的2269.13點下跌了153.15點,跌幅達到6.75%。另外深成指也下跌了10.91%。而反映藝術市場價格走勢變化和運作狀況的雅昌國畫400成分指數一年內由5070點上升至6205點,油畫100成份指數從12722點上升到18804點。

不過如果考慮到市場較高的交易成本和低流動性,藝術品的實際漲幅會有所縮水,但整個市場依然處於價格升值的發展軌跡中,相較股票市場,趨勢性更加顯著。

報告同時做出藝術市場收益評估,認為對於藝術品投資而言5至10年是一個最優的投資期限,收益率和風險配比可以達到最優化。長期而言,藝術品投資的收益率較為穩定,風險最小。

在雅昌國畫400成分指數的樣本藝術家中,傅抱石、石濤、李可染、弘仁、董邦達、潘天壽等藝術家作品指數偏高,達到150萬點以上。同時,藝術家指數升幅達到100% 以上的有50位,約佔總樣本數量的12.8%,陳洪綬、董邦達、沈周、上睿、劉文西、王子武、龍瑞、朱屺瞻、吳光宇、周昌谷、樊少雲等藝術家指數上升幅度明顯。

而嶺南畫派指數雖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嶺南畫派30指數當前收于8,738點,同比增加602點,增幅接近7.4%;指數上升的有8位,其中黎簡、賴少其、鄧芬指數上升明顯,達到50%以上。

“在今後的數年中,隨著文化産業相關配套産業的發展,及大量企業博物館的建立,我們依然滿懷信心的期待另一波藝術市場的蓬勃發展。但2014年藝術品交易平均價格會大體持平,乃至略有回調。”《雅昌2013秋季報告》指出。

《人民大學2013年度報告》則更加關注藝術品産業鏈金融,報告認為,目前我國藝術品的供應鏈存在以下特徵:資訊專屬且不對稱、生産過程“物流”不明晰、僅有單一鏈條、部分藝術品(如古玩)供應鏈不完整、無價格調節機制等。這些問題將制約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

收藏觀點逐漸趨於理性

《人民大學2013年度報告》指出,藝術品市場資訊不對稱的現象嚴重,“對藝術品的資訊量掌握最多的,是生産者和收藏性購買者,而其他一些中間機構和渠道的人員則對資訊掌握少。而這種資訊的掌握分佈明顯于藝術品市場的金融化要求不相符。”

誠然,在整個産業的鏈條中,許多環節如流通、鑒定、定價等方面的資訊存在著很大的不對稱,但可喜的是,這一現象出現了改善的趨勢。這既與藝術生態逐漸趨向成熟的客觀環境有關,表現為大量拍賣行與藝術機構開始做研究性的個展、專場拍賣,以進行市場細分;也與收藏者的成長有關,越來越多的藏家更為專業化,開始做專題性、研究性的收藏,強調清晰明確的傳承出處、誠信穩妥的權威鑒定。

《雅昌2013秋季報告》認為,201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面臨著調整期間的轉型,包括收藏觀點和收藏品味的轉型,以及藝術品交易和藏家更為專業化。

報告分析指出,目前的收藏觀念已經從前兩年的盲目進入,變得更加理性和平穩,不再對藝術品“暴利”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可喜的轉變是,越來越多的收藏機構和個人開始重視藏品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及對建構企業品牌的功能。這主要體現在越來越多的收藏機構和個人把收藏規劃建立在構建企業或私人博物館、美術館的基礎上。

與這些收藏理念轉型相配套的是對新藏品風格的期待和探索。由於近現代書畫及當代藝術市場價格已嚴重透支,大多數藏家都致力於尋找下一波的收藏風格:更具有時代性、與時俱進的新探索、新風格。具體到藝術市場的新門類和新板塊上,可以説新工筆國畫,無論在學術討論、展覽呈現,還是在市場運作上都已嶄露頭角,成為迅速崛起的新興板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