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圈裏有兩對出名的恩愛夫妻,畫畫的劉曉東和喻紅是一對,另一對就是搞雕塑的瞿廣慈和向京。兩對夫妻都跨界,劉曉東和喻紅跨界演電影,瞿廣慈和向京則直接邁入商業圈。三年前他們聯手打造了“稀奇”品牌,用他們倆姓氏的第一個大寫字母“X+Q”作logo。把以前只能進美術館博物館或者被私人收藏的雕塑品變成藝術商品,直接面向大眾。12月1日,“稀奇”首次亮相深圳,向京和瞿廣慈夫婦接受了記者採訪。
雕塑“仙侶”
畢業于中央美院的向京和瞿廣慈在學校結緣。1995年他們在昌平最東小口村租了個小院做雕塑。向京在《大眾電影》雜誌社上班做美編,瞿廣慈于1997年研究生畢業。1999年,向京和瞿廣慈帶著黑皮、花花兩隻小狗,開著2020吉普車舉家搬遷到上海,來到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任教,組建雕塑工作室。2007年,向京和瞿廣慈重新搬遷回北京,成立X+Q雕塑工作室, 2010年創辦“稀奇”品牌。
向京和瞿廣慈是公認的當今中國市場比較成功的雕塑家。向京作為當時最年輕的全國美展最高獎項獲得者,1999年起便獲邀于中國、德國、法國、美國及東南亞各國展覽,迄今成功舉辦9個雕塑個展,代表作有《天使》、《站在高崗上》、《龍王》、《鳥兒問答》等。 在表現身體尤其是女性身體方面,向京遠遠走在了國內雕塑家的前面。2005年,她在位於北京798藝術區的季節畫廊舉辦了個展“保持沉默”,其中兩件高度近3米的裸女作品《你的身體》和《你呢》呈現了女性身體的真實狀態。2006年,向京在上海美術館舉辦了另一個重要展覽“你的身體”,同名作品分別被英國Saatchi畫廊收藏,這兩個展覽確立了向京在中國當代雕塑界的地位。2010年春拍,向京的作品《一百個人演奏你·還是一個人》在北京瀚海以627.2萬元成交,創造了當時中國雕塑拍賣的紀錄。2011年個展《這個世界會好嗎?》用雜技和動物兩個系列對“處境”和“人類命運”的話題提出追問,也開啟了向京藝術的全新面貌。
“NO.1”顧客就是深圳人
12月1日深圳IT界人士喬昕出現在華僑城“稀奇”店,有趣的是“稀奇”第一個店的第一個顧客就是去北京出差的喬昕,他被瞿廣慈稱作“喬幫主”,“稀奇”北京銀泰店開業賣出的前三件東西《站在高崗上》、《仙桃和蛋糕》、《最天使》都是他買的。喬昕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稀奇”的“NO. 1”,更沒意識到自己對“稀奇”的意義有多重大。
瞿廣慈現在回想起來依舊非常激動,他説:“喬昕就是‘稀奇’生命中的一支強心劑,他對我很重要。”當時為了開店,瞿廣慈正和他手下的經理走遍深圳、東莞,地毯式地搜索做包的廠家。高高在上的藝術家,突然變成拖著行李箱到處奔波的創業者,他在異鄉塵土飛揚的街頭迷惑自己的努力到底是對是錯……突然接到助理的電話,店還沒佈置好,生意就開張了,而且一賣三件。
瞿廣慈説他跟深圳結緣在十年前,他與向京合作的惟一一件雕塑贈送給了華僑城,十年後,他們的店又在華僑城落地。説到在深圳開店的理由,瞿廣慈透露,剛開始挺猶豫,深圳離香港這麼近,“稀奇”的産品在香港所有的連卡佛都有賣。後來被加盟商的誠意打動,才下了決心。深圳很年輕,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從商業選擇出發,深圳當然是一線城市中的佳選。談到在深圳開店的期許和目標,瞿廣慈稱商業如果不以營利為目的的話必死,他跟團隊的人一再強調,如果我們不能養活自己,説明這個社會不需要它,還不如回去當藝術家。他認為品牌有品牌的平臺和力量,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裏,我們不是生活在藝術裏,而是生活在商業裏,生活在品牌裏。
最難的是做出滿意産品
藝術跨界商業,對藝術本身會不會有妨礙或者傷害?
瞿廣慈説,就好比紀錄片是抒發自我,故事片就是要票房。紀錄片導演不要抱怨沒人看沒票房,故事片導演也別抱怨內在的東西無法抒發。有沒有藝術性很強的故事片或者大受歡迎的紀錄片?在藝術和商業之間找到平衡的關節點,是瞿廣慈努力的方向和野心。他覺得這個時代特別精彩,你撒下的種子長著長著有可能變成別的東西,或者你都不知道撒的是什麼種子,長出來的是什麼。
不過,開店最困難的是做産品。目前人心浮躁,房子隨時可以拆遷,人員流動性也特別大,讓一個普通人做出達標的藝術産品已經非常難了,更難的是你剛培養出一個熟手,一到年底他就流動得不見人影了。現實很糟糕,大家能短斤缺兩就短斤缺兩,沒有人説我要對我所做的東西負責,這是藝術家不能理解的。
瞿廣慈認為生活裏充斥著大量平庸的東西,同質感特別強,價錢大同小異,高端禮品市場有大量的空白點可以施展。“稀奇”的目標消費群體是文藝青年。現在追捧他們的有不少是明星還有很多是知名品牌的高管。藝術家的名聲對産品銷售助力幾何?他們曾調查國內進店的顧客有多少是慕名而來,又有多少是誤打誤撞?結果是各佔一半。在香港連卡佛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的人知道他們,但是稀奇産品在香港賣得很好。在國外,普通顧客也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們,慶倖的是稀奇的産品在海外同樣銷量不錯。
瞿廣慈希望産品本身內在的表現力可以完善它的生命週期,讓它可以走得更遠。
讓藝術在社會發出聲音
瞿廣慈説,民國時期,名畫家,名作家包括著名京劇藝術家都是可以對社會産生影響的。但是在眼下娛樂至死的年代,藝術早就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再牛的藝術家都不如超女的第十名第二十名出名,更抵不上二流明星的緋聞。所以這個時代,要想方設法讓藝術發出自己的聲音。
創立品牌之初,朋友們都潑冷水。瞿廣慈説當初唯一挺下來的辦法就不去想失敗,不要給自己留退路,但當時內心特別焦慮,曾經11個月做不出一件東西來。
做産品和做藝術品有不同的困難。但同樣需要天賦。藝術的天賦只跟你有關,藝術品做完就完了,別人喜不喜歡它都是好東西。做産品最痛苦的是你必須讓人喜歡,甚至喜歡到掏錢買下。某種程度上,做商品比做藝術品更難。
有時候藝術家離現實生活太遠,尤其是很多成功的藝術家。藝術家介入商業其實是想讓藝術發出自己的聲音。只有你面對現實,不斷地與它發生關係,你才會了解真正的中國,瞿廣慈如是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