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宋莊藝術區流行淘寶拍:平民幸福撿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10 09:33:41 |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週刊

每件最低一塊五。這不是賣白菜,而是拍賣藝術品。

一塊五的藝術品會有收藏價值嗎?當然有!梵谷的作品一開始不也是像廢紙一樣無人問津?

每月拍賣16次,每件藝術品最低一塊五,最高5萬,平均每場拍出150件藝術品。這就是宋莊“淘寶拍”藝術品交易平臺的現狀。

平民“撿漏”

相比蘇富比、嘉德和保利等拍賣行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宋莊“淘寶拍”顯得很是“寒酸”。

150多平米的房間裏,密密麻麻擺滿了書畫,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但這還不是最擁擠的時候,“一到星期六、星期天,來的人特別多。我們原來的凳子是160把,現在又加了100把。屋裏面塞得滿滿的。”宋莊“淘寶拍”的創始人左鋒義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盛世談收藏”,現如今,不只是富商巨賈,尋常百姓也加入到藝術品鑒賞、收藏的行列中。“平均價格七八百,過不了千。也有些拍得高,但數量很少。”左鋒義説。

“最高價,是一幅35米長的書法長卷,拍了5萬,唐山一個企業家買走了。最少的,拍了一塊五,是幅油畫,30釐米寬,40釐米長。這個油畫的成本大概就要30塊錢。如果告訴別人無底價,別人出一毛錢,再沒有人喊,那也得落槌。”左鋒義笑著説,“定一塊五的底價應該是世界最低紀錄吧。”

“淘寶拍”低價模式吸引了很多平民收藏家的興趣,人們慕名而來。“像嘉德,一年就三五次拍賣,我們一週就是4次,一個月16次,到現在已經是66期,場場爆滿,平均成交率98%以上,有時候一場一張流拍的都沒有。”

左鋒義説:“我們的想法是,老百姓到我們這裡拿每幅畫,都感到心裏特別舒服,像撿了個大漏。”“撿漏”是收藏界的術語,指低價買到很值錢的東西。在“淘寶拍”流傳著一個真實的“撿漏”故事。

今年上半年,一位李姓藏家花了60塊錢在“淘寶拍”買了一幅6尺的大畫,回去以後,朋友問價,他開玩笑説600塊錢買的,朋友覺得不可思議,當場掏了600塊錢放桌子上,要把畫買走,李姓藏家就這樣小賺了一把。此後,這位藏家成了“淘寶拍”的常客。

藝術家 “隨時取錢”

每月16次,平均每場拍出150件藝術品,“淘寶拍”之所以有如此豐富的拍品,是因為它背靠著宋莊藝術區這棵“大樹”。

“成立宋莊‘淘寶拍’的初衷,就是把這些畫得非常好的底層畫家推銷出去。”左鋒義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我開會的時候跟這些畫家説,你們要放下身價,不要再説一張畫值幾十萬,幾百萬。你三年五年都沒開張了,眼睛都餓藍了,沒有必要這樣撐著。藝術是無價的,你可以説它是一張廢紙,也可以説它價值連城,但首先你要解決你的溫飽。”説服畫家之後,左鋒義讓他們拿出畫做無底價拍賣。

左鋒義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前不久有個媒體來採訪一位畫家,畫家在鏡頭前都掉眼淚了。他説到宋莊來四年了,沒賣過一幅畫。在“淘寶拍”第30期時,他參與了進來,現在日子好過了。《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像這樣“揭不開鍋”的畫家,在宋莊還有很多。

並不是所有的畫都能進入“淘寶拍”。“我們有一個賞畫的專家委員會,委員會包括宋莊一些知名畫家和老師,他們會不定期過來給我們把關,看東西好不好。”左鋒義説。

第54期以前,“淘寶拍”大部分是無底價拍賣,這之後,只是每場拍賣的前十分鐘會設置無底價的“遊戲拍”環節,其他都是有底價拍賣。

“底價也不全是畫家自己決定的。這東西究竟能值多少錢,我們要審核,如果水準不是很高又要很高價,我們就不給競拍。” 左鋒義這樣向《中國經濟週刊》透露,“淘寶拍”一天能接500幅畫,但因為根本拍不了這麼多,所以就不能全收。為此,“淘寶拍”設定了“會員制度”,只有“淘寶拍”的會員才能拿畫過來,而要成為會員,一是畫要好,二是拍賣成交率高。

目前,和“淘寶拍”合作的畫家有150多個,大部分住在通州區宋莊鎮,此外還有一些居住在吉林和河北。

左鋒義做了一個比喻,“‘淘寶拍’就像給畫家建了一個銀行。他們拿畫到這來,不管多少,都能換回真金白銀。有了這個錢,吃飯租房子的問題就解決了,就可以專心畫畫了。”

全場真拍 一分鐘一個

“淘寶拍”平均每場要拍出150張畫。平均每件拍品拍賣1分鐘。除非很好的畫,拍賣師會介紹一下作者來歷、畫的內容,一般情況,叫價、競價、直接落錘。

“淘寶拍”有個最基本的原則,叫做“全場真拍”。“十塊也好,五塊也好,拍了就拍了,都是真拍,不像有些地方,不想賣得低,(自己)再花高價拍回來。”左鋒義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只有真拍才可以産生“真金白銀”。成交後,“淘寶拍”和藝術家三七分成, “淘寶拍”拿30%作為佣金。

左鋒義説,“大的拍賣行,成交率都很低,甚至是零成交,為什麼每年還要搞,還能掙錢?因為畫家把畫拿到大型拍賣行,首先要交20%的佣金,有關係的話,10%也可以,入門就要交錢。如果拍不了,就有人‘托你’,幫你拍下來,但這不是真的成交,之後你再把這個畫買回去,還得額外交17%的稅金。拍賣行掙的是佣金,真實的成交率他們不在乎。”

但“淘寶拍”在乎成交率。“現在是買方市場,不是説我定個價,他就買。你定個100萬,後來流拍了;你定50塊,就被人發現了。來這裡的畫廊老闆,他們都最懂畫,只要你展示出來,他就會給你一個合理的價位。”

在左鋒義看來,“淘寶拍”就像一個批發商,無論如何,也比直接去藝術家那裏拿畫更便宜,有時候,同樣的一幅畫,在畫廊和藝術家那裏標價幾千塊,到“淘寶拍”可能只要幾十塊、幾百塊就能拿到。

雖然取名為“淘寶拍”,但左鋒義還沒有把“淘寶拍”放到網上的打算。“目前還不成熟,也一直在做試驗,在探索怎麼做好拍賣。未來拍品風格會更多樣,只要達到一定藝術水準,其他都沒有限制。不只是書畫,陶瓷、雕塑,都可能拿來拍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