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楊衛:宋莊的悖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03 10:28:58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最近幾年,常有全國各地的一些官員和投資者到宋莊來考察,希望借鑒宋莊的發展經驗,到不同的地區重新複製出一個“宋莊”。這固然跟近些年中國開始重視文化,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有關。正是文化創意産業的轉型,將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宋莊推到了風口浪尖,成為了舉世矚目的文化亮點。這似乎真應了那句“風水輪流轉”的俗話,一個地方的崛起就像英雄的出現,有時候並不完全是依仗于自我的努力,而是時勢造就的結果。

但是,宋莊經驗卻是獨一無二的,幾乎不可能複製。不可複製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宋莊與藝術家的深刻淵源。其實,一直都有兩個不同的宋莊存在,一個是本地村民的宋莊,另一個則是外來藝術家的宋莊。推動宋莊後來的發展,讓宋莊揚名天下的主要還是後一股勢力,即宋莊藝術家群體。眾所週知,宋莊藝術家群體的前身是“圓明園畫家村”。作為中國最早出現的自由藝術家村落,“圓明園畫家村”濫觴于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社會環境對新藝術和藝術家的自由創作還充滿了敵意,所以,于逆境中蠻勁地成長,也使得“圓明園畫家村”具有了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這正是藝術創造的精神內核,而宋莊藝術家群體恰恰承接了這個內核,儘管物理空間發生了變化,但精神脈絡卻很清晰,宋莊藝術家群體仍可以視為“圓明園畫家村”的一種延續。

事實上,現在的宋莊藝術家群體,雖然已經從1994年最初的幾位藝術家發展到了成千上萬,但主體並沒有變化,仍然是“圓明園畫家村”的一些過來人。即便後來的藝術家與“圓明園畫家村”無關,可大都也是衝著那樣的一種精神,帶著自由創作的夢想而來。這正是宋莊藝術家群體的獨特之處,與後來有些地方刻意打造的藝術區不同,宋莊藝術家群體有一根精神紐帶相互維繫著。有了這根精神紐帶,就可以打破地位的懸殊,也可以超越貧富的差異。總之,它能將全國各地不同區域、不同層次、不同身份的藝術家凝聚起來,在同一個物理空間裏實現各自不同的藝術之夢。

應該説,宋莊飛速發展起來,就是得益於它的包容與開放,也與後來一屆政府的開闊眼界有關。這得回到2005年前後,宋莊的領導班子履新,新一屆政府在做了充分的調研之後,改變了過去的執政理念,開始了大規模的“文化造鎮”。其中有兩個重要舉措為宋莊贏得了社會影響與藝術人氣,一是組建藝術促進會,二是舉辦宋莊藝術節。宋莊藝術節在充分尊重藝術自身規律的前提下,調動藝術家自己來辦節,並聘請專業人士進行策劃,在保障了藝術水準的同時,也使這些外來藝術家在宋莊有了一種主人意識。而宋莊藝術促進會則融合了當地一些較有影響的人士和一些代表性藝術家,使他們在共同議事中消解了許多當地村民與藝術家之間的矛盾。可以説,2005年以後,宋莊藝術家群體迅速壯大,與當時政府推行的這些舉措不無關係。正是當地政府的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將外來藝術家與當地村民形成了一股合力,才使得宋莊飛速發展起來。

我就是在那一時期參與到宋莊事務的,確實在那幾年深感到了宋莊欣欣向榮的景象。不過,好景似乎並不長,後來的宋莊又出現了新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卻是發展帶來的。由於宋莊的影響力被不斷提升,知名度越來越大,它作為一個盛名之地,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投資開發。這勢必會打破宋莊原有的生態,使得宋莊的地價日趨增長。而當地村民迫於生計,又會把這種生存壓力轉嫁給這些外來藝術家,從而使得藝術家在宋莊的生活與工作成本越來越高。現在的宋莊這個問題已經表現得非常嚴重,據我所知,就有不少藝術家,包括一些早期來的代表性藝術家,已經相繼離開了宋莊。所以,發展的悖論也是宋莊的悖論,而在這個無法阻擋的發展悖論中,不僅別處不能複製宋莊,就連宋莊本身也不可能再重復自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