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對話宋莊美術館館長方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09 15:32:24 | 文章來源: 書畫名家

宋莊美術館成立於2006年10月6日,佔地約5000平方米,作為宋莊藝術園區的標誌性建築,它與宋莊藝術家群落逐漸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聯繫。自2012年方蕾女士出任宋莊美術館館長以來,為了重新明確當代藝術的界限,宋莊美術館將繼續通過舉辦展覽、論壇、講座等一系列活動,向外界表達自己的觀點及態度,並以客觀的角度審視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動向和最新思潮,推動中國當代藝術與國際文化藝術的交流。

記者:宋莊美術館以“宋莊”來命名,稱謂上顯示了它明確的姿態,那麼它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籌備建立起來的呢?

方蕾:關於宋莊美術館的歷史我們將會在2013年9月的展覽中得以體現,這是一個以時間為線索的展覽,同時又呈現出宋莊藝術生態的廣度。

1993年底圓明園畫家村被驅散以後,藝術家方力鈞、劉煒、楊少斌、張惠平、王音和批評家栗憲庭等人找到了這個既便宜又自由的創作地,離北京也並不太遠。第一批定居的藝術家總共才六個人,目前在宋莊生活創作的藝術家已從最初的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的5000余人,其中包括來自美國、南韓、西班牙等近10個國家的200多名外國藝術家……最近為了策劃展覽的原因,我們也在做調查走訪的工作。宋莊二十年的歷史基本上可以劃分成兩個階段:從1994年到2002年間宋莊還是一個比較樸實的生活狀態,藝術家只是在這裡工作和生活。2002年以後由於國家經濟的發展,全國各地對於文化的需求變得迫切,以藝術發展為契機興建各種文化創意園區,宋莊藝術園區是那個時候開始正式規劃興建的……談到這裡就不得不談到小堡村的黨委書記崔大柏,他很有意思,想法也很直接,凡是能給村民帶來利益的事情他都願意嘗試。藝術家在他看來是可以改善村裏經濟收入的資源,從這一點上還是能夠證明他眼光的獨到。

客觀上講,宋莊美術館是一個特殊的案例,最初是由“小堡村村民委員會”決定投資興建,資金是村民的錢。從建築角度來説它是村子裏的資産,而有意思的是建成之初邀請了栗憲庭出任館長,這就形成的一個巨大的差異,一所村級美術館卻擁有了一個最高學術水準的代表人物出任館長。所以説,從一開始宋莊美術館就顯得非常特殊,它和官方美術館不同,與私人美術館也不同。宋莊美術館迄今為止一直以學術為根本,堅持非營利的做法,不接受租賃場地的方式舉辦展覽,同時仍然是免費向公眾開放。目前國內對於“美術館”的定義不夠嚴謹,大部分“美術館”會摻雜商業利益的東西在裏面,因此各個美術館之間在學術層面上會有很大的差別,這對藝術的發展會有一些不利的影響。

記者:從1994年藝術家能夠在村子里落下腳,沒有被驅散,一直持續了下來,與崔大柏的眼光和堅持有直接關係,他還在擔任小堡村書記嗎?

方蕾:是的,崔大柏一直擔任小堡村書記到現在。實際上宋莊背後存在兩條線索:一條線索是本地化的發展線索,主要是本地農民的生活,它是個背景;另外一條線索就是藝術家從1994年以來不斷入駐、工作與生活。前兩天我和栗老師還聊到了“兩個宋莊”的現象,一個是農民的宋莊,還有一個是藝術家的宋莊,兩條線索有時平行,有時候會交集糾纏在一起,並不是絕緣的。宋莊這片土地土質不太好,沙化的土地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所以得考慮通過其他途徑來進行發展。當時在宋莊入駐的都是中國當代藝術中非常重要的藝術家、批評家,所以宋莊在國際上也贏得了一定的聲譽,這讓一些領導意識到原來文化藝術是可以帶來這麼大影響力的,他們考慮到這片土地雖然不適合種莊稼,倒是能夠“種點人才”出來,怎樣才能利用好藝術家資源擴大影響力和經濟上的收益呢?最初本地農民將自家剩餘的房屋租賃給藝術家,獲得一些租金同時也能改善農民的生活,隨著藝術家人數的膨脹,農民也會為藝術家生活開辦相關的服務,比方説餐飲、購物、交通、快遞……漸漸地本地農民可以不依靠土地種植維繫生活了,進而轉向為藝術家提供服務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目前,據我了解小堡村大部分村民都有房屋租賃給藝術家,會和藝術家建立起一定的關係,其中也就包括我們的美術館。

記者:他們僅僅只是從經濟利益、宣傳角度去考慮藝術家群體的?

方蕾:也許吧,他們並不關心藝術家的創作,但是他們知道藝術家的藝術活動會拉動宋莊經濟的發展,於是就開始策劃怎樣利用這樣的資源,於此同時“藝術區”的構想就出現了。2005年以後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來到宋莊,吸引他們的原因就是這裡擁有相對完整的藝術生態環境,有美術館,有批評家,有策展人,有畫廊……目前,這個藝術家聚居區在世界範圍內是最大的,宋莊美術館就承擔了調查、研究、提升本地藝術家的功能,我想現在還要增添一項新的功能——與國內外同行之間藝術交流的功能,栗憲庭先生試圖給中國當代藝術營造和延續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實驗性的平臺。宋莊美術館既有它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尷尬。宋莊美術館在這裡像是一座燈塔,也許這就是它的意義所在。

記者:世界範圍內來講,文化學術不分官方與非官方,但由於中國歷史文化的特殊原因,導致了國家體制藝術與非體制藝術並存,傳統藝術與當代藝術並存的現象,作為美術館執行者對這種現象持有怎樣的見解呢?

方蕾:目前社會各界力量在進行藝術的推廣工作,我們只是其中的一份子,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家還不了解什麼是當代藝術的時候,很多藝術家已經建立了國際間的學術聯繫,從國際上帶回來很多新的東西,不斷影響著中國藝術的發展。中國也有著自身的歷史和固有的傳統文化,強調師承。反思中國的傳統文化長期不能獲得比較大跨度的發展,換句話説不能為世界提供所謂軟實力的原因,是因為大部分的思想是趨同的,繼承性的,並沒有超越。目前不只是中國的環境變了,整個世界的環境都變了,20世紀末人類進入到了資訊化的時代,整個世界的運作方式都發生著變化,你不可能還停留在傳統的方式裏面。比方説中國的當代藝術發展了短短幾十年,我們自己也在反思中國的傳統文化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期中也蘊涵著營養和貢獻,但問題是世界變了!你怎麼辦?

記者:之前業界對您更多的冠以策展人的身份,現階段身份的轉變其中也會有自己的一番體會吧。

方蕾:曾經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的時候被問到:什麼樣的人可以做策展人?其實在國內,策展人的概念被擴大化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幾十年裏涌現出了各種各樣的展覽,有的品質很高,有的則相反。一個真正的策展人首先要提出問題,有對藝術的把握和甄別能力,對藝術的演變有自己的構想和預測,能夠和藝術家一對一的討論方案,充分理解藝術家的創作之後才能決定是否將他納入到展覽裏面;其次是行政方面的能力和溝通能力,第三是資料的蒐集;第四才是布展編輯出版物,接下來才是展覽現場的佈置和把握,媒體宣傳等等。事無巨細都要照顧到,就像一個“大保姆”,傾注時間和情感在其中。但接觸到美術館的工作以後要考慮的事情就更多:美術館學術走向是什麼,美術館呈現出來的精神氣質是什麼,宣傳推廣上的風格是什麼,員工的待遇福利,協調各級部門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去尋找資金……體力智力都會很透支。一般情況下美術館館長是不用參與展覽策劃的,應由策展人帶領工作團隊來配合,館長只考慮一些宏觀的問題,進行宏觀的溝通和諧調。但是現在,我必須都得自己來做,因為我們沒有更多的經費邀請策展人工作,這是一個缺陷,會在今後的工作中逐步改善。真心希望宋莊美術館能做出自己的特色來。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