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京市文化局制定發佈了《北京市促進民營美術館發展的實施辦法(試行)》。在規定中指出,北京將由市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項支援民營美術館發展,每年評選民營美術館十大優秀藝術品推廣項目並進行扶持,每個項目給予10萬元至20萬元的獎勵。雖然這樣的獎勵並不足以維繫民營美術館的運營,但從規定中可以看出,有關部門對民營美術館的發展,是給予肯定和支援的。不過,肯定歸肯定,民營美術館的現狀依舊並不樂觀。
2013年9月8日,“2013首屆中國民營美術館發展論壇”將在上海浦東龍美術館舉行。本次論壇將圍繞眾多有關民營美術館的問題進行討論。在論壇開啟前夕,新浪收藏圍繞“逆勢而生:民營美術館的新浪潮”這一話題特別進行了一次微訪談活動,並邀請龍美術館館長王薇、今日美術館執行館長高鵬、以及99藝術網董事長兼CEO楊凱為網友們解答相關問題。
在本次微訪談中,民營美術館的專業化和大眾化孰輕孰重、公共教育職能、非盈利與資金來源的矛盾成為網友們關注的焦點,三位老師分別就這幾方面問題給予了詳細回答。
民營美術館的專業化和大眾化哪個更重要
有網友提出疑問:民營美術館的專業化和大眾化哪個更重要?在當前的條件下,美術館應該先做好那個工作?王薇回答:這兩點都很重要。堅持專業化的水準,同時做好面向大眾的工作。楊凱則提出了不同見解:美術館是專業化的展覽、展示、收藏、研究、推廣等多功能的公共藝術教育、推廣平臺,它也包含大眾化的市民的藝術教育項目。專業是第一位的。
民營美術館在公共教育方面的狀態及形式
有網友提問:在當前,民營美術館在公共教育方面呈現一種怎樣的狀態?造成這種狀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高鵬答道: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其實是對學校藝術教育的有效補充,更加沒有門檻,可以面對不同層面的受眾。
對於民營美術館可以用哪些形式來履行公共教育職能的問題,高鵬回答:藝術沙龍、講座、兒童工作坊、走進藝術家工作室等都能很好的履行公共教育的職能。王薇表示:龍美術館非常重視公共教育,我們一直在推出面向不同層次觀眾的公共教育活動,既有針對專業觀眾的高端學術講座,也有面向普通觀眾的各種藝術課程,還有為青少年準備的形式新穎的藝術工作坊等等。楊凱也提到:像龍美術館的兒童繪畫的免費教育,他們自己收藏品的長期陳列。
民營美術館的非盈利性與持久性
資金來源一直以來困擾著眾多的民營美術館,所以很多網友提出了這方面的問題。
有網友關心:如何解決非盈利與資金來源之間的矛盾?楊凱回答:非盈利是指美術館就算有人捐贈,或者有藝術衍生品、咖啡等邊緣性的配套收入,就算美術館有盈利也不能作為美術館股東的帶分配利潤。王薇則表示:目前這個矛盾很難解決,我們只能投入個人的資金來維持美術館的正常運營。將來我希望有更加健全的保障體制。
也有網友問道:就目前而言,在政策缺失、資金鏈不足的壓力下,民營美術館經營模式是否更趨向於商業化?對商業性展覽和學術性展覽是如何把握呢?王薇斬釘截鐵的答道:美術館的經營模式不能傾向商業化,我們目前為止的展覽都是以學術性為首要標準。高鵬則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民營美術館的話題不在於是否是商業還是學術,最應該避免的是所有的民營美術館同一類型化,民營美術館區別於公共美術館的重要特質是其鮮明的定位和特色。
做美術館這樣的公益慈善事業,其持久性就成了人們關心的問題。就這個問題,王薇認為:除了永葆對藝術的熱情和不懈的堅持,還要不斷結合自身特點學習西方美術館的先進管理經驗,探索新的適合中國民營美術館發展的機制。高鵬提到:讀書的時候,我就堅信一點“藝術是宿命的”。從事藝術的工作者會跟隨自己的感受不斷的堅持,即便有中途的離開,只要有理想在就會堅持下去。民營美術館對於目前的我們仍是嶄新的話題,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制度的完善,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會摸索出合適的方式。
美術館的藝術地産現象
有網友問:針對一些表面建立美術館實際在做藝術地産的現象,三位如何看?有什麼建議可以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楊凱認為:美術館做不了地産,美術館只能做藝術相關事宜。至於房地産商在做地産的同時,融入藝術元素,給社區的文化建設搭建了美術館的交流和公共教育平臺,是好事。只要它的美術館是專業的、非營利的就是好事情。王薇則説: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泥沙俱下的,我們堅持我們的純粹性和公益性,我想著也是美術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國際知名博物館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鑒
在國際上,有許多知名的民營美術館,那麼從他們的身上,我們能借鑒到什麼樣的經驗和模式呢?高鵬表示:越來越多的國際美術館把多種當代藝術門類和樣式納入自己的美術館藝術項目中,使觀眾有更多的藝術體驗。觀眾在一個美術館中可以感受到架上、裝置、影像、表演藝術乃至不斷創新中的藝術門類。這种經驗和模式值得我們推廣和學習。英國的泰特美術館已經建立了一個新的功能區叫做Tank,這個區域來專門鼓勵和推廣表演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