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2013傳是春拍預展 六大專場匯聚名品佳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14 12:17:5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本場“案幾清玩---文房及扇骨專題”精彩拍品輩出

 

本專題中黃花梨筆筒,木質堅實細密,紋理或隱或現,極具質感,色澤不靜不喧,平和幽寧。此器器形較大,呈圓柱狀,平沿平底,無唇無足,上下等寬,周身無紋,富有含蓄之美。黃花梨古稱“花梨”或為“花櫚”,為明清傢具首選之材。因其質地細膩,色澤沉靜,紋理變化多樣,備受世人喜愛。古代文人、工匠在利用這種貴重木材時,為了充分展現黃花梨木質紋理之典雅華美,常常不飾雕刻。此筆筒正為獨木黃花梨整雕而成,通體光素,不加雕飾,即為突出木質本身紋理之自然美感,又經細緻琢磨甚是滑順,撫之若嬰兒之肌膚,手感頗佳。使原木紋理如行雲流水一般,清晰畢現,文靜柔美,氣象萬千,恰好映襯了文人儒雅氣質之美。通觀此物造型至簡,腹身筆直勁挺,體線優美,富有張力,古雅穩重,大氣渾厚,實乃自然美和書卷氣相結合之佳品,素雅不失細節。加之包漿渾厚,器體較大十分難得。若置於文房案上,頗為清雅實用,盡顯文房雅韻。

本專題中另一件拍品也是精彩之作。吳昌碩刻棕竹筆筒。

筆筒取棕竹製成,圓柱狀,闊口,空腹,直壁,玉璧形底,器身外壁淺刻吳昌碩篆體書法,沉穩厚重。此筆筒精取棕竹大料製成,突顯棕竹本身之自然紋理、質感取勝。造型碩大,製作相當規整,打磨光潤,使筆筒在通體深沉的熟褐色中,內外狀如牛毛的竹纖紊而不亂,節間根須點猶如玳瑁斑含蓄沉靜,將棕竹獨特的自然肌理完美展現。其體型之巨,製作風格渾樸大氣,極為罕見。加之體表裹有濃郁的包漿,頓使整器透出經年久玩的書齋氣息。其含蓄沉靜、溫文爾雅,品相完美,堪稱文房案頭之重器。吳昌碩(18448.1 —1927.11.29)原名俊,字昌碩,別號缶廬、苦鐵等,漢族,浙江安吉人。我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吳昌碩的藝術別辟蹊徑、貴于創造,最擅長寫意花卉,他以書法入畫,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

玫瑰椅是明代扶手椅中常見的形式,其特點是靠背、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尺寸不大,用材較細,故予人一種輕便靈巧的感覺。追溯起源,是吸取了宋代流行的一種扶手與靠背平齊的扶手椅並加以改進而成的。扶手與靠背平齊的椅子在宋畫中一再出現,只需把兩側的扶手降低一些,其大貌就很像明代廣泛流行的玫瑰椅。為了輕便適用,小型的椅子不需要有腳棖,而扶手的下降,更是合理的改進,免得把坐者的兩肘架得過高以致感到不舒適。之所以稱之為“玫瑰椅”,一説是那個時期文人士大夫遵從“玉文化”,故取“玫瑰”二字 ,兩字均為斜玉體(不是“王”字旁,是“斜玉”旁)。另一説法是在南方,稱這種椅子為“美鬼椅”,因為坐上去很舒適。南方人稱“鬼”有時是昵稱,如稱小孩子為“小鬼”。但是北方人不知道這種稱呼,所以傳到後來便成為“玫瑰椅”了。此對黃花梨透雕玫瑰椅背板通體透雕六螭捧壽紋。靠背扶手內設橫棖,棖下安雙套環卡子花,棖上居中安裝透雕的螭紋花板,椅盤下安浮雕螭紋券口牙子。整體造型張馳有度,有簡有繁,恰到好處地將雕刻藝術融入到玫瑰椅舒展有序的造型線條中。且該對玫瑰椅雖為具有優美花紋的黃花梨所制,但在後背板和扶手上遍佈了透雕裝飾。所刻紋飾雖滿而不密,且所用紋飾螭紋為中國古代傳統圖案,古樸雅拙,與簡潔、質樸的造型合二為一,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的懷古幽情!這種扶手椅的後背與扶手高低相差不分,比一般椅子的後背低,靠窗臺陳設使用時不致高出窗沿,造型別致。是明式傢具常見的一種椅子式樣。

沉香産于海南、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為名貴香料,可入藥,其脂膏凝結者,入水能沉,故名“沉香”,自古為世人所重。明清之際文人寄情于山水,崇尚自然靈性之美,沉香木筆筒兼具養生與文玩的雙重用途,為當時社會風氣的具體反映,其風尚亦流傳至今。

本場新增的“一柱神怡---沉香佳器”專題收集了30幾件上等的沉香。有産自印泥的新香,有流傳有序的明清沉香擺件,扳指等等。可以為喜歡沉香的朋友呈現一個精緻的香道專題。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