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領風騷——近現代文化名人墨跡專場——學術氛圍濃厚
北京傳是2013書法專場仍延續2012年秋拍書法專場的傳統,匯集了名人書法、手札尺牘、版畫古書等,門類更加細化。
沈曾植 書法《急就章》 水墨紙本 立軸142x80cm
沈曾植(1850-1922)學書自帖入手,後得筆法扵包世臣,由帖入碑,中年受張裕釗啟迪,悟得“生、拙”筆法,奠定其書法走向,晚年亦碑亦帖。碑帖相融,再加上他博大精深的學識,在清末民初的書壇,彪炳顯赫,冠絕群倫。誠如沙孟海所説:“一生功夫,盡工鐘繇•索靖,所以變態極多,專用方筆,反覆盤旋,遊龍戲鳳,奇趣橫生。”曾熙雲:“工霸在拙,妙處在生不穩。” 董橋亦曾説:“老民國書家我看得多,也看得歡喜的只數吳昌碩、沈曾植……館閣都化了,碑味都熟了,金石氣息蒼潤得不得了。”
本場傳是拍賣徵集到一件寶寐閣主人蔡晨笙(注:民國時期著名收藏家,因酷愛沈曾植書法,故齋號名曰:寶寐閣。)珍藏多年的沈曾植書法節錄《急就章》,原裝舊裱,乾淨利落,鈐蓋有三方鑒藏章:寶寐閣、蔡晨笙藏寐叟真跡、蔡氏寶寐閣藏。
寶寐閣主蔡晨笙珍藏沉寐叟墨寶極夥,可參《寶寐閣圖》手卷中王蘧常寫《寶寐閣記》。今姑擇錄一段:“鄞蔡晨笙先生,業于賈而耆古今人書,能精別高下。中歲以後乃獨耆吾師沉寐叟,尤喜其晚年所作,大至豐碑巨障,細至零縑斷札,無不收,收必精裱褙詳疏記,無慮數百軸,皆朱鈐曰‘寶寐閣’。叟卒後,名益重賈益昂,先生不憚傾其家貲。叟書多贗作,先生能望氣辨雲,收叟書者皆欲得先生一言為取去。叟書晚有奇悟,愈晚愈變,愈變愈怪偉,先生能按手跡定年歲,不少爽。吾嘗謂先生為叟書知己,先生亦自許。”
傅抱石(1904-1965)致田宜生信札 水墨紙本鏡片 23x12.3cm
釋文:宜生同志,十日手示敬悉。王俊銘同志亦有信來,道其原委。此事備荷,費心,毋任感仞。茲附上稿酬收據二紙,請存尊處,何時購藏人付款與榮寶齋,即煩匯下稿酬可也。南京今年暑中,尚不太熱,但日來“秋老虎”可觀。弟以種種暫時不擬出門。諸祈,珍攝,呈教。此致敬禮。傅抱石頓首,八月十四日。 (附據二紙。)
傅抱石的山水畫與傳統山水畫相比有很大不同,主要用破筆散鋒筆法作畫。這種筆法前無古人。既不是中鋒,也不是偏鋒,而是用數簇散開的筆毫,撳倒後以筆根觸紙,隨時重按疾擦,因勢鋪衍而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的皴法:抱石皴。而對於傅抱石的書法,也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傅抱石善篆、隸、楷、行草。從傳世的傅抱石之書法,其筆畫橫細豎粗、左低右高以及邊旁“走之”略往前衝而上移,有顏體《東方朔畫讚》之神韻。傅抱石的書法是學過吳昌碩,筆畫線條由剛人柔,由瘦勁而變為渾厚,其字體由工楷而變為行草,其書的線條又有著勁健、潔凈、挺秀的筆畫在自身的楷書基礎上演化而來,完全蛻去了吳昌碩的軀殼,而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從這通信我們可以看出,字裏行間傅抱石感情的流露:自然真實,牽絲引毫之間,情誼殷殷。
本場傳是拍賣徵集而來的同一上款人“樹芳”先生。本場匯聚的文壇四位巨擘:俞平伯、葉聖陶、老舍夫婦。從拍品中解讀出了:俞平伯再次謄寫了他的詩作《送朱佩弦兄遊歐洲詩之一》以贈,可見情誼至深。葉老則是摘抄了魯迅先生的佳句:“橫眉冷對千夫指,頫首甘為孺子牛。”對於如此的手書至寶,在於那個“文化動蕩,斯文掃地”的年代裏,想來樹芳先生也是戰戰兢兢,又是寶愛有嘉,右下角都分別鈐蓋了:“樹芳暫存”的印信。而老舍(1899-1966)既是現代著名作家,又是書畫收藏家。他的夫人胡絜青(1905-2001)拜齊白石與于非闇為師,是一名專業畫家。老捨得詩詞“吾愛江南魚米鄉,屯溪古鎮風情長。九華山下桃花水,更有茶香伴墨香。”親切平實,而朗朗上口。夫人胡絜青便是畫一群遊戲水墨的蝦以應上款人樹芳先生,夫婦珠聯璧合,以念懷樹芳先生之情誼。
在俞平伯(1900-1990)、葉聖陶(1894-1988)晚年的書信裏,時常説起年輕時的往事,言及新朋老友。回憶曾經的青蔥歲月,以及歷久彌香的友情,這無疑是他們晚年的樂事。他們回憶最多的是老友朱自清。早年,俞平伯與朱自清曾同遊秦淮河,寫下同題散文名篇《槳聲燈影下的秦淮河》,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的佳話;葉聖陶與朱自清先後在上海中國公學、浙江第一師範一起任教,可謂情投意合。可惜的是,1948年,朱自清就英年早逝。但兩位老友從未停止過對他的懷念。
弘一(1880-1942) 書法•南無阿彌陀佛 水墨紙本立軸
弘一(1880-1942) 書法十言聯 水墨紙本 立軸 130x20cm 1932年作
趙樸初評價弘一法師的一生:“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傳是徵集到弘一法師的墨寶,余有幸于深夜的燈下細細品讀,法師溫溫穆穆的筆觸,境界超越了書法的一點一線,其遺墨清凈如水,恬淡自如,是禪心的跡化。再考其源流:《梵網經》乃佛教大乘戒律經典,全稱《梵網經盧舍那佛説菩薩心地戒品第十》。 “願一切眾生悉得成佛”即是出自此經。而“澄渟院”乃福建泉州五里橋安海橋頭,弘一法師曾住錫於此。七十多年前的1938年,弘一法師擇居在此一個月。這裡地面下是厚重的石橋板,之下海水進退波濤拍擊,門外人群往來熙嚷可辨,大師獨能鬧中取靜,做他的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