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價值觀:畫廊與藏家最後的堡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20 09:03:58 | 文章來源: 《頂層》雜誌

  不同背景、不同時間段裏,人們的藝術價值觀可能差別很大,不同的人開畫廊,因為價值觀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收穫。你之所以買一幅畫,最後還是對於這個畫廊或者畫家的文化價值觀的認同。

大企業紛紛建立了美術館, 圖為2006 年建成的鄂爾多斯美術館,人稱草原上的古根海姆。 

畢加索大展中觀眾在細細閱讀《畢加索年表》  

2011 年保利秋拍中,乾隆“太上皇帝”圓璽1.61 億元刷新禦制玉璽和白玉拍賣世界紀錄。

有位台灣來的資深藝術品經紀人在上海開了家畫廊,地段所在、裝修佈置、作品格調均不俗,但幾年下來,仍沒多大氣色。這位畫廊主自己也納悶:做了這麼多年畫廊,選的畫家水準都不低,自己的理念大家也認同,可就是沒起色,怎麼回事呢?

現在大家説藝術市場進入拐點,其實是指二級市場,就一級市場而言,從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大家壓縮開支,被迫抱團取暖,到現在咬緊的牙關都沒鬆開過,市場一直沒好過。

一二級市場難道不是一夥的?冷暖不同步,又是怎麼回事?

一、兩三年後,新畫廊還有幾家開著?

記得2006、2007年前後,本地一下子開了很多家畫廊,許多業主都高調入市,信心滿滿。當時就感覺不對,尤其是面對一些理念奇怪的業主,我們嘴上説著恭維話,心裏卻暗暗盤算,這畫廊能開兩三年嗎?

兩三年後,我再走過那幾家畫廊,大多門面早已轉讓。當然,還有新業主在這幾年裏不斷高調入市,這大概就是“前赴後繼”吧。

最近又有一個搞實業的老闆投資開畫廊,席間談起經營模式,資深傳媒人林明傑兄悠悠道:開畫廊最後賺錢的,是你手裏的存畫。

凡是看到高調入市的老闆,我都會為他們捏把汗,我不知道他們在入市之前花多長時間、請了什麼人做了市場調查,也不知道他們認為畫廊的盈利模式是什麼?更不知道萬一市場整體不行或者他們的經營不行,還有什麼全身而退的方式?

但就我所知的情況大體是,一位老闆覺得藝術品是個新的熱門行業,高端、高雅,還能賺錢,畫廊是輕資産,同他們原先從事的製造業、或者房地産業比起來,前期投入要少太多了,即使虧,也虧不到哪去。即便流通做不起來,那些畫囤在手中,未來總能增值,有點像個礦。

這就是一种經營理念,往大了説,也暗藏了一定的價值觀。

二、看不懂畢加索,是有意義的看不懂

最近還有個房地産業的大老闆,到日本買了許多藝術品,入市總共才一兩年,就拿這些新買來的藝術品在國內辦大型展覽了。在他們眼裏,收購、辦展,提升藏品價值,然後伺機出貨,這是一种經營模式,也是一種價值觀。

對於同一件藝術品,不同的價值觀産生了不同的收藏行為,而目前收藏行為五花八門的背後,就是價值觀交織混亂所造成的。

從畢加索大展到中國舉辦,而廣大觀眾普遍反映看不懂,就可以看出我們的審美基礎有多薄弱,一個畢加索,映照出了我們羸弱的審美世界。

因為是畢加索,大部分人都知道,所以,來了那麼多畢加索的畫到家門口,不看實在有點可惜,可看了,又無法喜歡,站在那些立體主義的作品前,你真的不知道它好在哪?但美術史的定評擺在那裏,你敢説不好嗎?而且,你花了看一部美國大片的價錢,心裏總想著值不值的問題,這個時候,價值觀顯露出來了。可以説,絕大多數人會在這道價值觀的難題前面暴露了內心。

所以説,觀眾對於畢加索的看不懂,是有意義的看不懂,主辦單位的虧損,是有意義的虧損。

但是,我認為不必急於下結論,説畢加索不合適中國人,或者畢加索來得太早或太晚。該來的早晚要來,該走的路早晚要走,價值觀的樹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可玩味的東西卻很多。

三、三步、四步、倫巴、恰恰同時播放

又要説到當代藝術。許多人面對當代藝術,就像“皇帝新裝”寓言故事裏的觀眾,明明心裏不能接受的,卻因為它們在國際上大受追捧,價格拍得老高老高的,就難以自持,只能隨著大家説“很好”,唯恐被人説“不懂”。但是,你一旦被動接受了某些東西,操縱者就佔了主動,話語權旁落,你就等著被人牽鼻子吧。

中國當代藝術價格炒得高,你就説它是國際陰謀;它越炒越高,你就説是假拍;越來越多的華人開始收藏中國當代藝術,你就説西方人開始出貨;國家開始部分接納當代藝術,你就説當代藝術中國化了。反正,觀點總是跟著錢走,這就是目前普遍的價值觀。這個“你”,也包含媒體。

但是,又要説到我們的審美,百年前曾經現代化了一部分,中止了,現在繼續跟國際靠攏,於是,一下子要接納世界上從古典主義、到現代主義、到當代藝術的全過程。就像三步、四步、倫巴、恰恰音樂同時播放,你怎麼跳舞?難免步履錯亂,互相踩腳。

我們還在對世界藝術的理頭緒過程中,這學費必須得繳,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當代藝術作品。

因此,對於當代藝術的價值判斷,慢慢將回歸到中國本土、中國現實,那些天安門、毛澤東的符號化創作,終究會落到其原本産生的土壤裏,喜歡的人自己喜歡去吧。中國人有更多更豐富的現實題材需要關照,有更多原生的蓬勃的藝術源頭可供開掘。

最基本的價值觀——中國人自己都看不懂的,怎麼能稱為“中國當代藝術”呢?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