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朱其:藝術富豪是“小胖子”吹成的“大胖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12 11:04:35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2005年至2009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中拍賣、畫廊、藝博會全面進入資本化運作,並試圖邁向藝術資本的金融化階段。但筆者認為,這一表面的繁榮景象,並不説明整個中國藝術品市場實質性重整旗鼓,也不意味著如海內外媒體所稱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已迅速崛起,成為世界藝術品市場的新中心。

不久前,某些網站報道説,中國當代油畫明星的個人財産已進入世界藝術家財富榜前10名,這實在是無稽之談。首先,西方真正頂尖的藝術家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由基金會、財團和博物館等收蔵,其作品是不上拍賣和畫廊銷售的,也無從統計。其次,即使在中國本土,藝術品銷售年收入真正令人咂舌的是國畫名家。國畫名家的年收入達上億元的不在少數,當代油畫明星比之差遠了,而這些國畫名家的作品基本上也不上拍賣和畫廊。因此,國外的知名藝術家、國內的國畫名家,其年收入遠遠超出F4(即張曉剛、方力鈞、王廣義、岳敏君)等人,至於F4等人進入財富榜世界前10名的説法,簡直天方夜譚。最後,藝術家財富計算所依據的拍賣價格也不可信。

藝術品市場的交易額主要由4部分構成:一是畫廊銷售,這部分交易無法確切統計,大部分畫廊成交都沒有上稅;二是藝術家個人銷售,國畫名家的交易數額巨大,但基本上無從知曉;三是文物交易,每年文物交易的數字更是大得驚人,亦無法統計;四是拍賣交易,這部分數據是目前政府、媒體和社會唯一能抓到的概貌性的統計資訊。

然而拍賣公司公佈的價格有2/3是不可信的,這包括4種常見現象:其一,“左手賣給右手”,某件作品宣佈成交了,但實際上是自己派人買回去了,根本沒有成交;其二,“舉牌但不兌現”,像前年的紐約佳士得的中國當代藝術專場拍賣,中國老闆舉了牌,但事後沒有付錢取貨;其三,“買一贈一”,拍賣成交額是按照媒體公佈價付賬的,但送拍人私下再贈送給買家一件或幾件作品,這樣的話,單件作品的拍賣價只是公佈價的一半或1/3;其四,“陰陽價”,比如,拍賣公司向新聞媒體發佈的成交價是1000萬元,實際上私下成交價可能只有兩三百萬元。

上述4種虛假的拍賣成交額,基本上被國內各種市場調查機構、媒體甚至政府相關部門作為中國藝術市場交易統計的基本數據。胡潤排行榜連續幾年推出中國藝術家財富榜,其計算依據也是按照拍賣公司發佈的成交價,但業界一直對此持懷疑態度,其理由就是拍賣公司公佈的數據水分太大。真正掙大錢的都不露聲色,沒有掙大錢的反而天天宣佈自己的財富有多大,藝術家財富的這種“小胖子吹成大胖子”的氣泡現象,實質是一種社會中下階層的自娛。

西方媒體實際上是很少採訪和討論富人的,這有兩個原因:首先,西方真正的頂尖富人是很少接受媒體採訪的,中下階層所能接觸到的不過是一群“小胖子”“中胖子”的富人。其次,西方社會進化到了這一階段,即,當一個社會的中下層成員都想追逐富人時,這只是一場窮人的自娛自樂和自我滿足,其實誰都沒機會見到真正的富人,也就無從接觸真正的成功資訊。

現在中國的當代藝術圈也是如此,大批的記者、美女、年輕藝術家紛紛涌向各種展覽現場,約談成功的藝術品投資人、藝術家,但這些人都只是“小胖子”“中胖子”。推而廣之,中國社會事實上也正進入西方社會的類似階段,即真正的大老闆已經不出場了,在媒體上經常露臉的所謂房地産商、上市公司老闆都是某些大老闆的操盤手們。

近5年藝術市場的火爆,促使很多藝術網站、雜誌不停地討論藝術資本和採訪所謂藝術“富豪”。這是一種很可憐的窮人自我狂歡的現象。當代藝術圈的所謂“富”藝術家並不是中國最富的一個藝術群體,但這是自吹自擂最猛烈的一個群體。人們去採訪和敬仰他們,不過是把一群“中小胖子”吹作“大胖子”,過把癮而已。説到底,這不過是一場窮人的自娛自樂,真正的“大胖子”大家誰都沒見過,甚至這些“中小胖子”自己也未必見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