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拍賣市場:拍藏品還是玩藏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28 18:47:02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市場上現在95%的所謂藏品都是假的,如果藏家明知自己手中的東西不對,還希望通過上拍賣公司甚至是印在圖錄上等方式把東西‘洗’對了,因此事先交點服務費對他們來説不算什麼。”

股市中常説,只有等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而在拍賣市場持續火爆的當下,卻已經出現了“裸泳”的參與者。日前,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在其官方網站發佈聲明,安徽匯德文化交流有限公司1月上旬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舉辦的所謂的“2011年上海站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事前參與拍賣的116位收藏者向安徽匯德支付了高額服務費,約定一旦流拍服務費不退。其後絕大部分拍品流拍,一場糾紛難以避免。對此事件,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在聲明中表示“痛心”之餘,再次提出整個行業應保持自律。

但這似乎只是冰山一角。近年來,拍賣界假拍、假鑒定事件不在少數,拍賣市場不僅對藏品感興趣,同時也將收藏者變成“把玩”的對象。

盛世收藏

誰導演了鬧劇拍賣會?

縱觀“安徽匯德拍賣事件”,細心的人不難發現事件本身就疑點重重。公開資料顯示,今年1月9日,安徽匯德以承辦方的名義在上海舉辦了一場收藏拍賣會。但最終買家少得可憐,大量藏品流拍。此後,數十名藏友認為安徽匯德“以拍賣名義騙取藏友大量服務費”,要求退還款項。這期間有幾個讓人記憶深刻的案例:一個是某藏友帶著一件清乾隆年間的掐絲琺瑯和其他4件藏品到安徽匯德去鑒定,當即公司給這5件拍品定價6000萬元,拍賣估價1億元,該藏友很快向公司支付了10萬元服務費;還有一位參與者,她手繡的“清明上河圖”被該公司估價50萬元,其隨即支付給公司1萬元服務費。

“拍賣公司都是後置收費,為什麼這些藏友在拍賣之前就把服務費付了,還簽訂了合同?”針對整個事件中的核心問題,國家註冊拍賣師季濤這樣對記者表示。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中也明確規定,拍賣公司的收入只能是拍賣標的成交後一定比例的佣金。拍賣公司在拍賣前雖然也有鑒定的環節,那是由拍賣公司自己或者聘請的專家進行的,鑒定的目的是為了確定該標的是否能夠滿足上本公司拍賣會的要求,如果可以,與委託人協商,就拍賣保留價達成一致,才能進入簽訂委託拍賣協議階段。一旦達成協定,拍賣前拍賣公司只收取保險費、圖錄費,除此以外沒有其他費用收取。拍賣成交,拍賣公司按照約定的比例收取佣金,一般在成交額的10%-12%之間,不成交不收取任何費用。而海內外拍賣公司也沒有拍賣前收取鉅額保證金、手續費的案例。

“安徽這家文化公司的做法完全不是拍賣公司的行為,它之所以屢屢得逞,在於對方即委託方不懂拍賣、不了解拍賣程式,對藝術品一知半解,並不具有真正的鑒賞能力,卻又盲目追求經濟利益,指望快速致富,於是,為文化公司實施詐騙埋下了伏筆、敞開了大門。”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副總裁范幹平為此表示。但是,事情會如此簡單嗎?

真假難辨

藏家甘心被“把玩”?

對於收取高額服務費的問題,拍賣市場中卻有另一番理解。“如果認同條款,出現任何問題責任自負。如果不認同條款,就不該簽這份合同。難道你自己不知道一個十字繡值多少錢嗎?一個金元寶,即便有上百年的歷史,它也不可能偏離黃金應有價格很多倍啊。這裡面,藏友心裏也同樣有‘魔鬼’。”對此,一位拍賣業人士表示。

而在季濤看來,很多收藏者明知道拍賣公司先收費不對,但還是願意給。只不過是交了錢東西也沒拍出去,這個時候利益平衡被打破了。范幹平也認為,安徽這家公司的手法其實並不高明,遺憾的是,藏家在發財理念的驅動下,一次又一次的前赴後繼上當受騙,成為犧牲品。

事實上,在火爆的市場中、在幾乎每一場拍賣會都能製造出“天價”的背景下,收藏者如何保證自身利益不捲入“陰謀”的漩渦,成為行業內關注的焦點。

誠然,立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措施。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閆振堂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就表示,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考慮進一步起草市場管理的內容,以期更有力度地規範市場。“現在是無法無天的時期,儘管有《拍賣法》,但有些拍賣公司為了自身利益做一些鋌而走險的事情,把拍品本身的價格做高,收藏者會錯以為自己的東西很值錢。”對於天價鑒定服務費的問題,閆振堂表示,真正的鑒定家只會説物品的真與假、好與壞,不會説價格。因此,正常的收藏拍賣市場中不存在所謂的天價鑒定書。“而且,一般文物專家的鑒定意見,拍賣公司有時未必會採用,但如果是拍賣公司指派的鑒定師,他們一般都會估價,這個估價和拍賣公司的切身利益密切掛鉤。”閆振堂表示。

在中國收藏家協會理事江培洲看來,市場繁榮的前提是健康有序。“中國幾千萬收藏者隊伍中,有人藏而不露,有人就是要走市場,因此拍賣市場必須不斷規範,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但從現在的情況看,拍賣公司太多,市場裏有人玩‘花活’,有人當託兒。”江培洲表示。

行業反思

監管何時真給力?

資料顯示,此次事件在全國範圍內發生已經不止是第一次,此前在北京曾發生過類似事件,但有所不同的是,在北京是由拍賣公司直接接觸藏家,以先行收費的形式拉攏客源,欺騙藏家。而在其他省市,現在已經發展到出現了專門的所謂“文化公司”充當仲介,欺騙藏家。這從某種程度上説是一種“欺騙升級”。

既然此類事件頻繁發生,為何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拍協”)直到這件事才發出聲明?為此,中拍協副秘書長王鳳海表示,這主要出於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儘管之前發生過多起相關事件,但中拍協作為行業監管機構,並沒有掌握足夠的證據。”王鳳海解釋,在北京由拍賣公司直接以提前收費的方式欺騙藏家,這在鑒定上有難度,“很難判斷拍賣公司是主觀故意,還是自身也被矇騙”。

其次,王鳳海説道,中拍協作為行業監管者自身並沒有最後的決斷權。即便發生了這樣的事件,中拍協所能做的也只是把相關的調查結果和意見發給有關部門。最後由有關部門進行最終的裁決。“安徽匯德拍賣事件”則是中拍協第一次掌握了完整的證據,包括從法律上確認該文化公司違法。

此外,全國的拍賣公司目前已經達到了6000余家,而中拍協旗下的會員僅僅1500多家,近3/4的拍賣企業游離于協會之外,這也是市場混亂的原因之一。“這件事情對我們也是個警醒,我們在此再次重申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的立場:絕不姑息遷就拍賣企業中出現的任何違規行為,一經查實,協會將在行業內外進行全面通報,並主動提請相關部門依法進行處理。”王鳳海表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