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拍賣市場熱錢涌動 保利秋拍眾生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07 17:36:31 | 文章來源: 都市快報

億元書畫俱樂部再添新成員 這玩的哪是錢啊!根本就不是錢了!

11月,英國倫敦拍賣會,一件清乾隆年間的官窯瓷瓶,以4300萬英鎊(折合5.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刷新了中國藝術品拍賣價格的新紀錄。過後沒幾天,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王羲之的草書作品《平安帖》,以3.08億元人民幣成交……

隨著“通貨膨脹”成為當前的熱門詞彙,拍賣市場也和發酵麵糰一樣越發膨脹。在這樣的背景下,北宋宋徽宗禦制、清乾隆禦銘的“松石間意”古琴,日前在北京保利秋拍活動上拍出1.3664億元的價格,雖然創造出世界樂器拍賣紀錄,但已經不再令人驚詫。

如果説前幾年上千萬的拍賣價還讓人瞠目結舌,到了2010年末,“中國億元書畫俱樂部”的出現,已是常態。

突然有人中途加價 錢變得根本不是錢了

除了單件藝術品價格屢創新高,藝術品拍賣行業的整體成交情況也水漲船高。不過這並不代表以往受到追捧的藝術品,能賣出高價。以近期正在浙江美術館展覽的吳冠中作品為例,在保利秋拍活動上,他的作品最低成交價僅幾十萬元,而名氣遠不及吳冠中的劉小東,一幅油畫作品《違章》最終以3640萬元成交。

保利拍賣市場部的工作人員説:“吳冠中比較好的作品已經拍賣得差不多了,而且像這樣的一線大師,市場空間基本到達了一個高度,不會再有上升空間。”

與大師作品平穩的行情相比,很多原本估價在幾百萬元左右的“二線”作品,卻競爭極為激烈。通常一件起價兩三百萬元的近代書畫作品,經過數輪競拍就輕鬆晉身“千萬俱樂部”。其中最具戲劇性的是——競價過程中,總會在兩輪報價後突然有人一口氣加上500萬元,然後輕易就突破了千萬元的水準線。

因此在現場,即使巨富雲集,還是能聽到有人交頭接耳地嘀咕,“這玩的哪是錢啊!根本就不是錢了!”

競拍者酒後互相較勁 拍賣師在臺上推波助瀾

12月3日晚上是北京保利秋拍的近現代書畫夜場,前30位的作品,成交價格都在千萬元以上。

這樣的情況,和保利之前的預計基本一致。“今年拍賣的作品比較整齊,沒有特別突出的,所以創紀錄的不會很多,但總成交額會很高。”保利市場部的姜柯説:“今年來到拍賣現場的人當中,有很多生面孔。其中有些人很奇怪,好像根本不懂,就在瞎拍,甚至自己和自己競價。”

像在12月4日舉辦的“尤倫斯夫婦藏重要中國書畫夜場”,其中一件書法作品起拍價只有幾萬元,經過三四輪波瀾不驚的舉牌之後,一位滿身酒氣的競拍者突然把價格抬到30萬元。而另一位競拍者似乎很不滿前者的作為,然後兩人開始互相較勁,硬生生地把價格抬到95萬元。

這樣的抬價舉動,包括拍賣師也是推波助瀾。拍賣袁江的作品《蓬萊仙島》時,經過幾番競爭,最終競價到了1000萬元。看到場內沒人再有意向舉牌,拍賣師一個人在臺上練起了“單口相聲”,以“市場潛力巨大”等詞語慫恿眾人。等到最終以1300萬元成交時,拍賣師還大嘆一口氣,頗有些嫌大家不識貨的意思。

大家都在尋找投資方式 西泠印社週末舉辦秋拍活動

在之後的拍賣活動中,宋代畫作《漢宮秋圖》拍出1.68億元、“松石間意”古琴拍出1.3664億元……“億元俱樂部”的成員在繼續擴充壯大。

針對拍賣市場的火爆,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陸鏡清説:“現在有關熱錢的説法很多,其實當房地産受到限制,除了股票投資,大家一定在尋找其他的投資方式,所以對拍賣來説形勢很好。像千萬元價格區域的作品在增加是正常的,因為價格結構就應該像金字塔一樣,從以前的幾萬元到幾百萬元再幾千萬元,説明市場在發展。”

不過陸鏡清認為,拍賣投資應該建立在藝術文化的基礎之上。

西泠印社的秋季拍賣活動,即將在本週末登場,而最近市場熱捧的傳統字畫作品,一向是西泠印社的強項。其中會隆重推出八大山人的《芙蓉鴛鴦圖》,“我們現在不想過多預測價格,但應該會超過5000萬。”陸鏡清説:“大家都不是神仙,最終結果什麼樣,到時候才知道。”面對紀錄橫生的拍賣市場,陸鏡清表示,西泠印社還是要堅持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

與朋友分享此事: 分享到搜狐微網志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