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宮廷繪畫拍賣市場屢創天價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07 16:34:54 | 文章來源: 新浪

沈 銓(1682-1760) 松溪群鹿圖  屏風(十二扇) 設色絹本 成交價:RMB 31,360,000

周之冕(1521-?) 百花圖卷  成交價:RMB 90,720,000
 

目前在市場上,清宮舊藏及《石渠寶笈》著錄過的作品,倍受藏家青睞與追捧,除了宮廷繪畫本身的“稀、珍、精”,清三代帝王中尤其是乾隆帝,本身就是一位偉大的書畫鑒藏家和書畫保護者,他不惜人力、物力把歷代名畫佳作、孤品真跡蒐羅在一起,審核彙編成一部流傳至今的書畫文獻《石渠寶笈》,更體現其價值所在。

宮廷繪畫一直以來都是眾多收藏家鍾愛的收藏門類,自從2009年11月開始,宮廷繪畫接連過億元的成交將中國書畫市場帶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首先是2009年春拍,北京保利清宮舊藏的宋徽宗《寫生珍禽圖》最終以6171萬元天價成交,而保利秋拍推出的著錄于《秘殿珠林續編》並唯一有乾隆禦題的吳彬作品《十八應真圖卷》又以1.6912億元成交,令世人震驚,當時打破中國繪畫拍賣成交世界紀錄。

所謂宮廷繪畫,它是宮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從有了宮廷,就有了為宮廷服務的宮廷繪畫,宮廷特設繪畫機構始於五代,即宮廷繪畫翰林圖畫院。北宋的翰林圖畫院盛況達到空前。金、元時期的宮廷繪畫機構相對分散,各司其職。明代的宮廷畫家分別在武英、仁智等殿供職。清代宮廷繪畫機構則以如意館為主。如郎世寧、丁觀鵬、沈世傑、梁德潤等都是如意館供職畫家。

清代宮廷繪畫大致分三類:一類是帝王翰墨。在市場上出現較多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書法作品,幾位皇帝都具備很深的漢文化修養,書法作品水準也很高。2009年北京保利拍賣推出“八帝翰墨”專場,包括清代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咸豐、光緒、宣統等八位皇帝的15件御筆書法作品。據悉,該專場作品全部出自日本著名的中國文物博物館───京都“有鄰館”。這15件御筆書法除乾隆帝《凝綠軒》匾額外,其餘14件均著錄于1919年上海別發公司出版、黑澤禮吉編纂的《中國歷代皇帝皇后親王書畫目錄》,更佐證了其鑿鑿可考的流傳。最終,這15件作品以2300萬元成交,大大超出預期。2010保利秋季拍賣會上,宮廷夜場乾隆御筆中,《臨三希堂貼》以1680萬元拍出乾隆御筆的最好佳績。《行書七言詩·修己治人》以80萬起拍,最後以761.6萬元成交。

第二類是清宮舊藏山水、花鳥畫創作。其中清宮舊藏山水以“四王”為代表,及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他們的山水畫在清代初期佔畫壇主流地位。在2004年他們的山水畫就已經進入了“高價時代”,直到2005年春季都一直延續這種價格飆升的旺勢,作品頻頻創出高價,如北京翰海推出的王翚《溪山行旅圖》以1870萬元高價成交。而到2005年秋季,雖然作品價格仍處高位,年底也有幾幅上千萬元的高價作品成交,如中貿聖佳的王翚《太行山色》(1687年作)的成交價為1100萬元。但整體已出現了漲幅平緩、價格回落調整的趨勢。到2006年春季,截止到目前為止,從“四王”個人作品的價格指數走勢來看,王時敏和王原祁的作品價格走勢較平穩,雖然沒有突破其個人作品的最高價,但他們仍然是截止到目前為止古代書畫拍賣場中的領軍人物。到了2010年北京保利5週年秋拍宮廷專場,推出王翚的6張繪畫作品,總成交額達3628萬元,成交率100%。其中《碧梧村莊圖》以956萬元成交,《山川浮原》以784萬元成交,《溪堂佳趣》以761萬元成交,《松風鳴澗》以537萬元成交,《江山臥遊圖》以425萬元成交,《溪山幽谷圖》168萬元成交。王原祁的《倣大癡擬北苑筆意》以392萬元成交,《溪山草閣圖》以280萬元成交。雖然這些作品從單件作品的成交價來講並沒有超越之前的作品,但由於部分作品尺幅不大,在價格指數上卻得到了抬升。雖然整個“四王”的作品價格走勢趨向平穩,但精品的成交仍然會給投資人帶來驚喜,確保了其拍賣場中的引領地位。

明清二代花鳥畫以周之冕、惲壽平為代表。從惲壽平作品價格指數走勢圖來看,2000年到2002年作品價格指數曲線呈較低的平緩走勢,2003年到2004年,惲壽平的作品價格指數開始逐步遞增,並在2004年底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點80.2707萬元/平尺。2005年是惲壽平作品價格沒有太大突破的一年,至今年春季,北京保利推出的一件《載鶴圖》手卷以761萬元的高價成交,使指數曲線呈現出了飛速的增長態勢。周之冕的作品2004年到2005年,增長幅度平穩並沒有太大的突破,至到2009年秋季隨著市場環境的改善,宮廷市場異軍突起,有了大幅度的增長,直到2010年秋季保利宮廷夜場,他的一幅《百花圖》以9072萬元成交,刷新個人單價最好紀錄。周之冕畫作高價成交給投資人的啟示是:在整個板塊已達到價格的高點時,板塊中價格指數較低的藝術家作品必將受到板塊的帶動而形成高價,可以成為此時購入的收藏對象。

第三類是宮廷肖像畫,以郎世寧為代表,他是藝術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獸、花鳥、山水無所不涉、無所不精。在繪畫創作中,他們重視明暗、透視,用中國畫工具、按西洋畫方法作畫,形成精細逼真的效果。倍受三代帝王的推崇。上世紀80年代以來,宮廷畫家作品極受市場的追捧,其作品價格一路看漲,目前市場上最為昂貴的當為郎世寧的作品。2000年郎世寧的《萍野秋鳴》在香港佳士得以1764.5萬港元拍出,震驚海內外;2005年,《秋林群鹿圖》在香港佳士得成交價高達2028萬港元,再創郎世寧作品價格新高。他的作品不僅畫藝高超,而且流向民間的極少,加上他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關鍵人物,影響甚大,故極受大藏家的青睞和追捧。

隨著宮廷繪畫藝術市場的火爆,2010年春季開始,國內各大拍賣,形成了集體出動的戰略思想。北京保利,中國嘉德、翰海拍賣、中貿聖佳等眾多國內主流拍賣公司都針對中國宮廷藝術品推出了專場拍賣會。北京保利恰逢五週年慶典,從拍品陣容和品質上得到業內藏家及藝術愛好者的不斷好評,6天的拍賣一共實現了52.8億元的總成交額,其中“清代宮廷典藏中國古代書畫夜場”中總成交7.4268億元,成交率80.39%,此次拍賣推出的12件《石渠寶笈》著錄作品無疑成為今年整個秋拍古代書畫的最大亮點,其中備受關注的宋代畫作《漢宮秋圖》。流傳千年的南宋繪畫至今已鳳毛麟角,此作乃南宋宮廷畫家筆下的上乘之作,描繪了最早的漢武大帝禦容,這幅作品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乾隆帝非常看重這件作品,為其禦題引首及詩作。以3000萬起拍,最終以1.68億元成交價拔得全場頭籌,再次凸顯億元時代,市場對皇家藏畫的追捧。同樣《石渠寶笈》著錄作品:描繪花卉近七十種的明代周之冕《百花圖》卷,以9072萬元成交,創個人單價最好紀錄。乾隆巡視河南嵩陽書院時的寫生《漢柏圖》以8736萬成交;陳繼儒的《雲岩蕭寺》以5040萬元成交;文徵明為陳淳而畫、又曾經項元汴之手的《吳山秋霽》卷以3472萬元成交;乾隆禦題詩對開的王榖祥《花鳥冊》以3360萬元成交。另外,清宮廷佚名畫家的《平定太平天國戰圖》以6160萬元高價成交,也備受關注。沈銓《松溪群鹿圖》以3136萬元成交,也有突出表現。勇冠清三代的界畫佳手──袁江《蓬萊仙島》以1456萬元成交取得優異佳績。全場總成交達7.4268億元。

本次北京保利秋拍,一共有兩件拍品超過億元,而千萬元以上的拍品達到了99件之多。2010年全年成交91.5億元,這一拍賣結果的出爐,預示著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格局的逐步形成,其中宮廷藝術品已經開始成為國內藝術品市場重要的領域。

為什麼宮廷藝術品的拍賣會迅速火爆起來?據業內人士分析,一部分源於國內市場經濟的影響。自2007-2009年間,市場金融風暴及市場的調整,使藏家及投資者的理性收藏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非理性的投機思想開始衍生,中國藝術品市場也開始進入了多元時代,從單一化到多元化的趨勢。從原有的藝術品投資市場中,國外資金投資,包括一些主權基金,以及國內的一些投資機構,資金來源相對單一。現在市場的結構出現了多元化。更多行業的資金開始流向藝術品市場,新的消費群體及消費觀開始發生,他們開始認識到中國書畫的精神價值,及中國書畫開始形成以審美愉悅、歷史、文化、為核心的綜合性消費形態,這種精神的消費極大地拉動與改善了中國書畫市場,使之書畫市場開始出現繁榮發展的局面。

其次,就是宮廷書畫的文化特徵,這突出的表現在文化視角、背景及文化價值上。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帝王作為一國之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們的所用之物往往是權力和威望的象徵,因此,帝王所用之物,基本上都是百里挑一或者是獨一無二。宮廷書畫幾乎都是擺放在皇宮,秘不示人,一般都有檔案或著錄,即使有流散出,也是十分有限的。況且這些物品經歷了多次改朝換代、戰爭和政治運動,流傳至今已十分不易,有的已鳳毛麟角,因此極為珍貴。許多宮廷藝術品與重大歷史事件或著名歷史人物有關聯,負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因此這也決定了宮廷藝術品非同一般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總之中國宮廷繪畫在經濟大環境與文化復興熱潮的推動下,看到了逐次明朗的清流,升值潛力將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相信新的一年宮廷繪畫將已更加穩健的步伐向前挺進。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