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拍賣市場天價頻出 郭慶祥:天價《平安帖》非真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08 21:13:34 | 文章來源: 大河網

《平安帖》

今年國內拍賣市場上不斷爆出天價:繼《砥柱銘》在保利春拍會上以4.368億元成交後,王羲之草書《平安帖》11月在嘉德秋拍會上以3.08億元成交;而在剛剛結束的保利秋拍會上,南宋宮廷畫《漢宮秋圖》拍出了1.68億元,北宋年間宋徽宗禦制、清乾隆禦名的“松石間意”古琴以1.3664億元成交,並刷新了世界古琴的拍賣紀錄。

為何拍賣市場天價頻出?昨日,收藏家郭慶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呼籲:“天價拍賣千萬不要是拍賣行之間為了競爭拍賣市場、爭奪老大地位而進行的價格炒作。”

一場虛假的資本遊戲

因在上海《文匯報》發表批評文章《藝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説話》,不點名地對目前國內有些畫家“流水線作業”,不講求藝術品質,大量複製自己作品的現象進行批評,郭慶祥曾被著名畫家范曾告上法庭。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郭慶祥再次對拍賣市場的“天價滿天飛”提出批評:“浮華的拍賣市場,背後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是真實的拍賣交易,還是為了吸引更多資金進入藝術品市場而人為設計的市場繁榮假像?誰也説不清楚!但它們肯定是一場虛假的資本遊戲。”

交易額應得到稅務驗證

郭慶祥説:“臨摹是學習中國書畫的必經之路,這是有歷史傳統的。幾百、幾千年之後,究竟是那個時代的摹本還是後人的摹本,不是我們今人能準確辨別與判斷出來的。書畫收藏最忌諱‘假’,今天的藏家也能認清裏面的門道。剛剛拍出的王羲之《平安帖》和之前的黃庭堅《砥柱銘》,兩位買家都很神秘,他們的行為與真正藏家的行為相去甚遠。”

針對這一現象,郭慶祥建議:“拍賣數據的公佈,應該有稅務部門的參與,像這樣高價位作品的交易,其稅額是很明確的,如果交易額沒有得到稅務的驗證而對外公佈,可能有愚弄廣大民眾和投資者之嫌。天價拍賣千萬不要是拍賣行之間為了競爭拍賣市場、爭奪老大的地位而採取的價格炒作措施。”

天價《平安帖》並非真跡

郭慶祥認為,天價《平安帖》並非王羲之真跡。他詰問:“有幾位所謂的鑒定家能站出來,用研究依據來證明作品的真和假呢?”

郭慶祥同時指出收藏界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齊白石、張大千在世時,沒有那麼好的條件去出版作品畫冊,導致今天的齊白石、張大千作品越拍越多,每年呈遞增態勢。1993年中國剛有拍賣市場時,一場拍賣只有一本到兩本拍賣圖錄。而今天,一場拍賣至少有一箱甚至到幾箱的拍賣圖錄,‘寶貝’越拍越多,拍賣行的專家也越來越多,社會上關於藝術鑒定的欄目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火。藝術品原本是精神層面的産物,現在已變成了資本遊戲。它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當代畫家的創作動機,以致多數畫家已經不為藝術去創作和探索了,把藝術創作變成了商品生産,使得當今許多打著藝術旗號的畫家都變成了人民幣的奴隸。”

天價可能是設計的陷阱

郭慶祥稱:“藝術品市場虛高的價格,很多是拍賣市場精心設計的陷阱,意在以這種假像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拍賣市場。”

郭慶祥提醒收藏者:“我認為藝術品市場應該是感性認識、理性收藏。無論是尚未入市的旁觀者,還是興致高昂的投資者,都要冷靜觀察和分析,不要被市場氛圍迷惑。現在有種觀點認為,拍賣市場的繁榮,是因為股票、房地産投資市場的不景氣、風險大,而將資金向藝術品市場傾斜、轉移。然而,藝術品市場虛高的價格就沒有隱藏風險嗎?緣于精神層面的藝術享受、感動而進行的藝術品收藏,如今已變成了資本的角逐,實際上已經失去藝術品收藏的意義,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松石間意”古琴

與朋友分享此事: 分享到搜狐微網志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