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名家尺牘演繹拍場奇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27 20:55:20 | 文章來源: 《理財週刊》

編者按:最近,王羲之草書絹本摹拓《平安帖》在中國嘉德拍出了3.08億元的高價,引起社會強烈關注。而即將於12月29日舉行的上海崇源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明代名人尺牘精品與皕宋樓陸氏藏晚清名人信札同時登場,無疑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最近,王羲之草書絹本摹拓《平安帖》在中國嘉德拍賣拍出了3.08億元的高價,引起社會強烈關注。值得注意的是,此帖文體為晉人尺牘,即私書家信,這無疑讓市場對於名家尺牘産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而在不久前落槌的上海道明秋拍中,聽帆樓後人藏宋元明尺牘也拍出了天價,這無疑進一步打開了尺牘收藏的市場空間。

或成今秋亮點

究竟什麼拍品能夠成為2010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的最熱門拍品呢?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可能在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毫無疑問的是,隨著中國嘉德拍賣拍出了3.08億元的高價,人們無疑會將更多的眼光聚焦到尺牘上。在即將於12月29日舉行的上海崇源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明代名人尺牘精品與皕宋樓陸氏藏晚清名人信札同時登場,無疑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此次上拍的“明人尺牘”共38札。與錢鏡塘所藏《明代明賢尺牘》相比,“明人尺牘”側重於明中後期大部分著名書畫家的信札,但就書法藝術而言,是更為精彩的明人書法作品集。通觀這批信札,內容大多是約會、饋贈、論書、談畫及家常瑣事,趣味橫生。書札尺牘乃隨興所作,正、草間出,映帶勻美,無絲毫窘束之態,最能流露作者的性情意趣和功力素養。這批“明人尺牘”完整地勾勒出明代書畫家的社會生活長卷,既是他們真性情的流露,又堪稱流派各異的明代書法大全。

分分合合重相聚

從古至今,書法作品歷來為文人雅士和收藏家所鈡愛。而近幾年,尺牘書法,也引起人們的重視。原本只是親人、朋友之間問候、交流的一頁頁書信,也因其歷史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成為收藏家們千方百計尋找的對象。尺牘最大的特點是不可複製性,絕對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兩件尺牘。因此,在尺牘拍賣的分分合合中,往往會有著許多奇緣。

“明人尺牘”原為海上著名藏家的舊藏,謝稚柳曾極為褒賞,35年前由於種種原因被分拆成散頁,零落分散到後代多人手中。為了使這批明人尺牘重聚,上海崇源不惜分赴歐美及港澳,將這批分散30多年、流落各處的明代書法藝術精品完整蒐羅,原本的題額、跋文等也並未遺失,促成這批“明人尺牘”的失而復得與海外回流。

至於皕宋樓陸氏藏晚清名人信札,則要完全歸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的一位住在舊書店隔壁的尺牘愛好者。由於在無意間買到了幾通來自“皕宋樓”的晚清名人尺牘,他小心翼翼地將這些尺牘買下並收藏起來,還因此與書商建立了緊密的聯繫,以至於每次有來自“皕宋樓”的藏品時,他總能在第一時間買到。經過多年的積累,這位有心的藏家手中竟然匯集了百餘通晚清名人的尺牘,並悉心收藏幾十年。

投資大有“錢途”

尺牘的內容很豐富,就是包括各種史料、各種人物的交往等等,許多在其他正史等地方看不見的東西,往往能在尺牘中得到反映。另外就是尺牘本身也是一種書法藝術,有好多書法家的作品,從尺牘就能反映出來,所以很容易引起藝術收藏者的或者學術研究者的注意。近年來,尺牘在拍賣市場很受大家的歡迎。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在2002年拍賣會上,影視明星張鐵林以220萬元拍得趙之謙《論學叢札》。

對於投資者來説,除了要了解名家的書法之外,更為重要的就是對於其中的事實材料進行考據。在收藏圈中,有些收藏鑒定資歷不算淺的人,辨別一般性書畫真偽的把握並不小,但在購藏名家尺牘的時候,就紛紛走眼了。從明清時期尺牘的造假來看,一般都是有母本克隆的,對於投資者來説,平時要關注同一名人的相關尺牘,特別是從已經拍賣或者出版物中尋找是否有類似的,這樣可以大大避免買到贗品的可能。

與一般藝術品相比,尺牘拍賣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買家的價值取向各不相同。對於同一件尺牘拍品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尺牘的價格彈性非常大。同時一般不太可能有兩件完全相同的書札,可以説珍貴的尺牘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判斷尺牘的價值,不應該僅僅局限于一兩件作品的成交價,而應該結合各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