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中國藝術品市場新一輪行情的基本特點與標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15 09:44:20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從2006年開始調整中國藝術品市場,一直到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的衝擊,從中國的一線城市如北京、廣州等地區,從藝術品價格的大幅度下跌到拍賣市場的震蕩不安,中國藝術品市場歷經的是一個由泡沫、浮躁、喧囂、瘋狂向洗滌、沉澱、冷靜、審慎不斷轉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反思與等待中逐漸迎來了新一輪的行情與曙光。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顯現出了一些令人欣慰的現象與特點。可以説,歷經蛻變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終究會從弱小步入強大,進而還會再度掀起藝術品投資與收藏高漲的期許,只是這一切需要人們去理性與清醒地認知,並努力地加以運作,而不是一味的盲目跟風。

一、中國藝術品市場新一輪行情正在向我們走近

金融危機後,中國藝術品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整合能力迅速增強,在以大中華圈為中心的推動下,再加上印度藝術品市場的不斷興起,特別是中國香港與北京的呼應,推動了亞洲藝術品市場復蘇與整合發展的步伐,逐步成為世界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一個新的亮點與中心,特別是以中國香港為中心的世界兩大拍賣巨頭的表現,歷來吸引著來自各方面的目光。繼去年秋拍之後,今年香港蘇富比與佳士得春拍的提前亮相,隨著國內春拍的結束,中國書畫“井噴式”的行情可謂是令人矚目,在很多人看來,這一切可能會不斷地引爆中國藝術品市場新一輪的行情。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不去探析,但對新一輪行情的關注,卻是我們應該認真分析與研究的。

在中國藝術品市場新一輪的行情中,中國書畫板塊與當代藝術板塊的表現尤其引人矚目。2009年上半年,中國書畫拍賣專場的價格不斷走高,率先轉暖,並拉動了中國藝術品市場在下半年由“暖”轉“熱”。尤其是中國古代書畫部分出現了明顯的價格上漲,高價迭出。在中國書畫板塊率先回暖的帶領下,市場中的當代藝術板塊也基本走出了上一輪的調整行情,其發展趨勢逐步升溫。

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中,中國書畫板塊似乎與市場中的當代藝術板塊呈現出了不同的市場進程。雖然中國書畫板塊與當代藝術板塊都顯現出了新的行情趨勢,但它們經歷的卻是兩個不同的進程。2003年以前,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中,一直是中國書畫板塊一馬當先,當代藝術板塊是在中國書畫板塊的拉動下緩慢預熱。2003年春拍之後,中國書畫市場價格率先出現暴漲,並啟動了中國藝術品市場前一波的“大行情”。當歷經了2004、2005兩年的高速發展後,由於前期價格上漲過於迅速,中國書畫板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泡沫,于2006年年內也率先進入了盤整期,其調整幅度一度達到35%左右,拍賣市場交易規模也一度縮水了近40億元人民幣;而此時的中國當代藝術板塊卻積聚了力量,不斷發力,于2007、2008年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作品價格也迅速攀升並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峰。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調整,特別是2008年後,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人們介入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信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中國藝術品當代藝術板塊也旋即進入調整期,市場景氣迅速下滑;而經過不斷調整的中國書畫市場板塊自2009年秋拍以來,其市場的信心又在進一步上升,從而帶動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不斷復蘇,據我們預測,在2011年下半年,這一趨勢會更加明顯;而中國藝術品當代藝術板塊市場也會不斷地在這一過程中積聚力量,從而延續上一波行情的規律與走勢。

分析中國書畫板塊與中國藝術品市場中的當代藝術板塊進程不同的原因,其主要是由兩個不同板塊的投資屬性所決定的。我們知道,在中國書畫板塊上一輪所展現的行情中,其主要的市場形態還是由禮品市場所支撐,收藏、投資性資金所佔據的份額並不大;而與中國書畫板塊不同的是,當代藝術板塊市場的主要形態是投資性的,不少投資還是帶有藝術資本性質地介入,也就是説,其主要資金由投機性投資與收藏性投資兩部分組成,禮品市場所佔據的份額不大。在中國書畫板塊新一輪的行情中,高度的趨利性決定了資本會在當代藝術板塊中找到新的市場與成長空間,當然,這種新的市場與成長空間是建立在新的當代藝術形態下的,而不可能是對上一輪行情的完全照搬與複製。

二、中國藝術品市場新一輪行情的基本特點

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新一輪行情反映的是一種市場投資結構的狀態取向。也就是説,在新一輪行情發展時期,中國藝術品市場表現出了與以往中國藝術品市場不同的特點,具體而言:①在收藏人群方面,它面對的大多是年輕的成功人士,具有時尚化的審美趣向;一方面,他們在社會上獲取了令人尊敬而艷羨的地位,在物質上得到滿足後開始追求精神的消費。在諸多的精神産品中,書畫藝術是中華民族藝術的精粹,也最能彰顯一個人的文化品位、素養和藝術內涵,故而受到年輕的成功人士的青睞。當然,這些年輕的成功人士在收藏藝術品的同時,並非只是將其當作包裝自我形象的招牌,恰恰相反,他們年輕的特質與緊跟潮流的思維決定了他們具有時尚化的審美取向,具有良好的美學陶養,對藝術品內在的文化藝術底蘊有著獨到的眼光與見解。因此,他們也用手中一部分閒置的資金將收藏的藝術品用於投資活動,易於獲得投資領域的成功。②在投資構成方面,資金的構成大多數以投資資金為主體而非禮品市場資金佔主體。傳統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消費與收藏大多體現于禮品的消費水準與能力。禮品市場是建立在尋租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辦事目的而選擇以名氣大小排列出的不同層次的作品,造成了中國藝術品市場消費通道的單一、脆弱的局面。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新一輪行情中,以投資資金為主體的格局正在顛覆禮品市場資金佔主體所造成的缺陷與弊端,使藝術品成為一種重要的投資渠道與工具,中國藝術品投資而非投機的時代已逐步到來。③在作品走向方面,藝術作品大多在美術館所、機構甚或是個人空間中收藏,而不是大量地懸浮于市場的中間環節。中國藝術品市場是“創作—展覽—批評—市場—收藏”的發展鏈條,鏈條的起點是藝術品的生産者,而終端就是藝術品的消費者。市場交易的繁榮最終以終端消費量作為基礎,流通兌現是打通和整合整個價值鏈的核心所在。但是,傳統中國藝術品市場中的大部分買家的資本不是來自收藏這個終端環節,而是集中于市場流通這個中間環節。這就勢必導致了投機、炒作現象的氾濫。藝術品無法在市場終端及時沉澱與消化,在流通中囤積升值、借機拋售成為其主要特徵。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新一輪行情打破了這一終端缺位的局限,理性的思維促使藝術品不再大量地懸浮于市場的中間環節,而是被收藏于藝術機構或個人,有效地遏制了非理性的炒作行為,使市場的發展更加規範化。④在文化認同方面,新一輪發展行情中的藝術品較傳統中國藝術品市場中的作品具有了大眾性,認知面較為廣泛,接受度高。如果説大家在傳統中國藝術品市場時期對藝術品的文化及藝術價值還存有懷疑的話,那麼,新一輪行情時期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則扭轉了人們的這一想法。新一輪行情中的藝術品市場飽經歷練之後,少了胡鬧,多了理性;少了虛假,多了真實;少了欺騙,多了誠信。藝術品重新找到了其自身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大眾對藝術品投資與收藏由懷疑轉向認可,由模糊轉為清晰,由惶恐轉為自信,從而擴大了對藝術品特性的認知面,提高了接受度,在收藏與投資中尋找文化認同,已成為大眾重建藝術精神家園的主要手段。⑤在國際化方面,新一輪行情下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中的作品的國際化程度高。由於藝術經濟與資本理念等關係,在資本的支撐下,藝術作品的價值易於被西方市場所認可。不僅是中國買家,而且是西方很多買家都傾向於購藏中國藝術品。中國藝術品頻頻在世界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獲得高額成交量與成交額。

轉型中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市場波動的內在邏輯,其中最為根本的是投入資本的認知偏好與價值判斷,所以中國當代藝術板塊市場波動的表面,隱含著的是在積極尋找一種可以用來支撐的市場支點,這種支撐與支點不是別的,而是資本的一種信心。而信心的背後卻是對於收益的評判,這種收益除了經濟利益外,當然也不乏精神的、文化的與社會的,其核心不外乎是我們反覆強調的所謂價值判斷。

以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與2005年之前相比,今天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確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新的發展階段為未來中國藝術品市場從制度變革到戰略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