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富豪式的生活方式裏,藝術品投資顯得最有文化,最受尊敬也是最有希望再賺錢的一座金山。
12噸重的裝置藝術《鳳凰》還在上海世博會展出,台灣商人林百里就已經出價2000萬人民幣把它買了下來。至於是把它放置在他佔地300平方米的私人美術館“廣雅軒”裏,還是留在大陸,還沒有確定。
林百里的頭銜是台灣廣達集團創辦人兼總裁、香港晶門科技非執行主席。作為企業家,2001年他曾入選美國《商業週刊》“全球25位最佳管理者”;而作為收藏家,他對張大千作品的收藏量,僅次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為了張大千的畫,林百里近年來不斷參加國際拍賣市場藝術品競拍,據説前前後後的花費超過1億新台幣,曾經3次刷新張大千畫作的國際市場價格。按他自己的説法,僅在張大千的畫一項上的投資,就比投資廣達集團的錢還要多。
藝術與錢有多大關係?清高且清貧的部分藝術家往往會繼續嗤之以鼻,但某些歷經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大起大伏的藝術家或許已經可以淡定地回答:這種問題請聯繫我的經紀人或者簽約畫廊。
對於企業家和富豪們,藝術家早已經沒那麼反感,他們顯然成了畫廊的主要客戶和藝術市場繁榮的重要動力——整個世界都是如此。
著名的Art News雜誌每年都會嚴格評選出全球最頂級的藝術品收藏家,而每年登上該榜的無一不是福布斯富豪榜的榜上有名者。他們擁有企業、手握資産、掏出的熱錢扔到哪,都可以持續燃燒上一段時間。
上一屆頂級收藏家裏,位列榜首的布萊剋夫婦雙雙都是業界精英。現年57歲的利昂·布萊克是美國著名商人及金融管理家,1990年他創建了阿波羅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超過200億美元的資金。他還是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達特茅斯大學的董事。而他的夫人黛博拉·布萊克曾經是百老彙的知名製作人,《偷心大少》(Dirty Rotten Scoundrels)、《歷史系男生》(The History Boys)等劇目都出自她手。
另一位備受矚目的企業家是埃利·布勞德(Eli Broad),他在2009年福布斯富豪榜上以52億美元的資産排名第93位。這位1933年出生於美國的巨富創建了兩家全球500強公司——KB Home以及Sun America。
公認出手最豪爽的收藏家非斯蒂文·科恩(Steven Cohen)莫屬,他是著名對衝基金SAC Capital的創始人。儘管科恩夫婦從2000年才開始進行藝術品收藏,但據《紐約時報》報道説,科恩夫婦每年在藝術品拍賣上的花費已經達到了他們年收入的20%。
除此之外,世界頂級的藝術收藏家還包括雅詩蘭黛集團的羅納德·勞德(Ronald Lauder)、烏克蘭的鋼鐵製造巨頭維克托·皮初克(Victor Pinchuk)和法國巴黎春天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弗朗克斯·皮諾特(Francois Pinault)。在這份名單上,我們還能看到墨西哥電信業巨頭、南美首富,甚至卡達國王的表弟……
在一個藝術收藏與資金實力畫等號的時代,到處宣揚自己有多少藝術品不算是一件十分明智的行為,除了上述那些富豪企業家們,他們的收藏多得實在無法掩飾,只好拿來曝光。而在國內,我們往往看到的是拍賣新聞裏“不明身份的買家”或者“不透露身份的大陸商人”拍下此畫獻給某某人這樣的朦朧橋段。
胡潤在解釋他的國內富豪榜時曾經透露過:由於藝術界在交易時資訊都是極度保密的,因此與我們交談的大多數專家在談論私人藝術藏品時都要求匿名。雖然在確切數字方面有一些分歧,但幾乎所有專家都對頂級、超級富豪收藏家的排名錶示認同。最終上榜的14位富豪,每個人都擁有價值7億美元甚至更多的私人藏品。而這些僅是保守估計,應視為“最低數字”。
在中國,高調欣賞藝術的企業家之一,非張蘭莫屬。這位俏江南集團的創始人和董事長在2007年11月以2200萬元人民幣一舉拿下劉小東的巨幅油畫《新三峽新移民》後,就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上重要的藝術收藏者和贊助者。同年,她以1030.4萬元人民幣購得方力鈞作品《1997.1》,至今是方力鈞作品國內拍賣成交價的亞軍。
張蘭的臥室裏挂著《潘玉良》。第一次收藏,就是著名波普大師安迪·沃霍爾的作品。10年之前,張蘭50%以上的藝術品都來自各大拍賣會,她是永遠坐前排、親自舉牌的人;而每場拍賣會,只要她喜歡,可以一個人收進30%-50%的作品。
但對她的做法,兒子汪小菲有不同看法,“我拍劉小東那幅畫(《新三峽移民》)的時候,他覺得特別羞愧,沒臉見人。因為我拍了最高價,他覺得別人會説你媽媽是在顯擺自己有錢。”張蘭説。
其實,張蘭對藝術品的感情可以追溯到家境殷實的祖輩,父輩是張大千、李可染的忘年交,從小耳濡目染。在加拿大留學期間曾在表姐的畫廊打工,連現任老公也是對搖滾和繪畫特別有造詣的藝術家……
所以,一切在張蘭這裡看來理所應當。向來在商場上摧城拔寨的張蘭,1994年就在英國藝術品市場初現鋒芒。“我在白立方,正好看到達明恩·赫斯特的一件作品,看到就喜歡上了,喜歡上了就訂了貨”——收藏有這麼簡單嗎?在張蘭看來就是這麼簡單。
對藝術品的狂熱,或者説霸氣,在張蘭耗資3億元人民幣的蘭會所(LAN CLUB)裏可見一斑:一隻水晶杯上萬元,一把椅子18萬元,一盞百樂水晶燈500萬元,滿屋陳列著約1600張珍品油畫…… 這家針對高端奢華人群消費的餐廳,卻更像是一家極度豐富,但需要“小心輕放”的博物館。
與張蘭的霸氣不同,藝術品之於王中軍還沒有擴展到他的生意中去。
作為華誼兄弟[34.90 1.60%]的創始人,王中軍目前只負責管理公司不到10位的高層,掌控公司收支兩條線,其餘的一切都放手讓弟弟王中磊經營,他則住在自己的“33號美術館”。
這棟位於北京北面的住宅佔地近萬平米,由於門牌33號以及藝術品眾多,被圈內好友稱為“33號美術館”。王中軍在他關於藝術品的文章裏説道:“這些年來,從入住到現在,我的小小的收藏愛好,已經使我擁有了數百件的油畫、雕塑作品。我在家裏收拾、整理一下、專門開闢出一個長廊,兩個大廳來陳列收藏的藝術作品,仔細品味其中的氛圍,還真像是個歐洲小型的私人美術館。”
王中軍的油畫收藏主要集中于艾軒、楊飛雲、王沂東、袁正陽這幾位當代名家、中國油畫市場的領跑者身上。從王中軍開始收藏油畫到現在的這十幾年間,油畫價格躥得特別快,畫家的身價是一年比一年高。比如楊飛雲的畫,有2萬元、4萬元、6萬元買進的,也有10萬元買的,到現在還有240萬元買的,也就 5-6年時間,價格相差了100多倍。
另一個“玩藝術”的企業家典型是張寶全。人所共知他是著名房地産企業今典集團的董事長,不為很多人熟知的是,他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出版有小説集《啊,哈雷》、報告文學集《第一百首歌》及影視作品150多萬字、書法作品入選《當代名家書法大全》、第八屆中青展,還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以及今日美術館館長。
2002年,張寶全斥資3500萬元人民幣建造的今日美術館,引起房地産界和藝術界的廣泛關注。張寶全接受採訪時説:“較早的時候我給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位畫家;後來搞文學,想當個作家;再後來從電影學院導演係畢業時,發覺一切都被金錢所制約,我很苦悶。我那時下海,想的就是先掙錢,後幹事。”
張寶全給今日美術館預設的“先賠3年”的時限是否準確,而現在有沒有趕上藝術市場的大潮,這都屬於商業機密。但有一件事情不容忽視,就是所有最終可以一擲千金玩藝術的人,都要先賺得第一座金山,物質生活富裕到無所追求,才會在精神領域如此闊綽;況且,在所有富豪式的生活方式裏,藝術品投資顯得最有文化,最受尊敬也是最有希望再賺錢的一座金山。
藝術經濟研究所的創始人克萊爾·麥克安德魯博士闡述過他多年的觀察結果:全球的企業家們正在放棄購買昂貴的遊艇和私人飛機,而開始更樂於投資藝術品和古董,因為這些資産更具有“長期價值”。
春天開幕的第23屆馬斯特裏赫特藝術博覽會,是金融危機過後的第一場世界規模的藝術饕餮,小城馬斯特裏赫特在10天的時間裏吸引了世界各地10萬名觀眾,超過170架私人飛機在小城降落。博覽會的主辦方們對私人飛機特別在意,只要螺旋槳一響,他們便感嘆:金融危機總算過去了,又有大單生意要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