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原生藝術及原生創造力”研討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14 10:59:5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會議摘要:

1、程大利老師

看了方索這次的參展作品,讓我想回到藝術的原點討論問題,方索受過藝術學院的專業訓練,但他作為畫家想突破“術”的束縛,往藝術原點走,藝術不是做出來的,不是可以求新出來的,藝術是生出來的,長出來的,修出來的。

時代在發展,藝術也需要發展,任何情感、才華的東西都要跟一定的規律性結合起來才能傳承下去,例如交響樂、古琴、中國書法等,但是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束縛了自身的天性需求,主題性創作、主體性要求等等這些都會異化藝術、扭曲藝術,會産生言不由衷和心不在焉的藝術。康有為説過:何為故意的高境?真、普、簡。其中的“真”,就是內心深處對於外界的感知,並不是經過理性思考就可以達到的。 在另外4位並沒有受過專業美術教育的原生藝術創作者的參展作品中,我看到了這種“真”。張森是個很有天賦的小夥子,但是他以後的藝術路程該怎麼走?需不需要上美院?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2、唐亮

我對張森的作品比較有共鳴,經過與他本人的交流,發現我們有很多共同的喜好,例如都看了很多二戰時期的故事和紀錄片。我覺得藝術品更像是鏡子,每個人站在藝術面前,不僅折射了作者的想法,也反映了自己的想法,有時更像是照妖鏡,我在畫中看到了我想看到的東西。

對於方索的作品,讓我覺得很新鮮,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畫出來的。很多藝術家反而畏懼藝術,很多人是為了傳承而傳承所謂的藝術,我覺得那就已經不再是藝術了。

3、張艷波

我把法國藝術家方索先生,和三個孩子、一個退休女工,放在一起做展覽,顯得似乎有些怪異,但其實他們有著很多共同點,特別是他們任由作品自行涌現,根本不在乎被怎樣解讀。方索先生有著專業的美術教育背景,但他的這組參展作品卻在打破用色常規,相對立於學院的既定規則,他在追求一種最自然的狀態下的色彩實驗樂趣,就像最古老的生物都是通過變化自身的顏色來適者生存一樣。另外四位比較特別的參展藝術家被定位成“原生藝術創作者”,並不僅僅因為他們沒有受過專業的美術教育,就像程大利老師剛剛説的,他們的作品本身就像從心里長出來的,絲毫沒有矯揉造作,我相信最自然的個性表達,才更能貼近人類文化基因積澱中最共性的東西,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本能,而不是本能性的創造。

我從“原生藝術”中發展出了“原生創造力”這個概念,既適應于原生藝術,也是當代藝術目前所迫切需要的。國內媒體,特別是藝術類媒體,對郭鳳儀受邀威尼斯雙年展事件的持續喧囂,中國的當代藝術家們向威尼斯雙年展組委會討説法等等,這些真的需要我們反思,我們應該安靜自己的內心,拿出更多精力放在藝術創作本身上來,如果內在的原生的創作衝動和極強的表現張力相輔相成地呈現在作品之中,那麼還需要太多的外在的社會性的運作或者炒作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嗎?別人就算注意你了,也未必會對你的作品本身有印象。

原生藝術,和當代藝術一樣,都是藝術形態的一種表達,只不過原生藝術的創作者有些特殊性,他們通常沒有美術教育背景,可能是天文學家或者數學家,也可能是普通的工人、農民,或者是特殊精神狀態的群體,但他們的作品卻具有一種顛覆常規的極致性和自由性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更接近藝術創作的本源狀態。

4、方索(François Bossière)

我不是原生藝術家,但在創作中確與他們有很多共同點,我只是儘量遵循自然的要求,如果規定束縛太多,藝術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自然要求康定斯基發現了俄羅斯農民的藝術,也讓大家開始認識原生藝術。很多人都在講自然,但其實真正懂得自然的藝術家並不多。

5、梁安娜

原生藝術興起于幾個歐洲的精神病學家,他們從自己的病人那裏發現了一些誇張造型的作品。後來曾被德國納粹的鼓吹者們看重,並舉辦了“Degenerate Art”,也即“頹廢藝術”展,在展覽中,精神病人的作品和康定斯基、畢加索、克利、梵谷等人的作品懸挂在一起。自此,藝術視野明顯被放大了,讓.杜布菲的作品和收藏鞏固了這一趨勢,他于1940年左右正式提出了“原生藝術”的概念,並在連續出版物《原生藝術筆記》仲介紹推廣。

至於郭鳳儀事件,我想是因為長征空間把她刻意包裝成了當代藝術家,而不是原生藝術家,所以才引起了中國當代藝術界的強烈反應。但在歐洲,郭鳳儀一直是被界定為原生藝術家的。説一下我自身的感受,太多藝術家是根據環境來決定自己的創作的,而原生藝術家永遠忠實于自己,中國實在太講究實用性了。藝術是平等的,但是需要天分的。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