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勞拉 聚合物蝕刻 2007年 42×31.7 cm
“好的繪畫,簡潔乾淨的畫面會是一個有無盡空間、無盡形狀、無盡光線和顏色的世界。結果總是另外一個陌生的現實。這更是一個神秘,因為一件真正的畫作會把我們帶進另外一個天地。”
—— 愛德華多·納蘭霍
2016年9月,西班牙著名藝術家愛德華多·納蘭霍先生受邀赴中央美術學院進行為期三周的授課。以此契機,9月13日下午三點,“時間的重合——西班牙藝術家納蘭霍版畫作品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四層開幕。為此展覽,藝術家納蘭霍先生專程從西班牙帶來了48件版畫以及相關素描作品。
大海與宇宙 銅板蝕刻 2005年 65×86 cm
展覽呈現了納蘭霍先生不同時期的版畫作品,包括一些正在創作過程中用膠版製作的草圖,這些草圖詮釋了作品的圖形和構圖,更讓觀者深入體會到藝術家的創作過程。早期成名于油畫創作的納蘭霍先生表示:“通過本次展覽,我希望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們更多地了解我繪畫作品的另一個側面——版畫,始終是我畫家生涯的重要部分。”
廢墟 蝕刻和幹刻 1989年 50×47 cm
納蘭霍先生為中國所知名,得益於著名藝術史學家刑嘯聲老師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出版的納蘭霍先生畫集。文章中他曾這樣描述:“他重新描繪‘眼睛看到的事物’。然而,他不可能再像最初學藝時按學院主義教導那樣去畫。他越來越不滿足於再現一個客觀的真實,他雖然熱衷於逼真的描繪,但卻一心要從逼真的描繪中捕捉,‘自理的、杜撰的、超現實的或想像的成分’”。納蘭霍先生早年的超現實主義甚至深深地影響了一大批中國當代藝術家。
長矛手 聚合物版畫 2008年 39×53 cm
“好的繪畫,簡潔乾淨的畫面會是一個有無盡空間、無盡形狀、無盡光線和顏色的世界。結果總是另外一個陌生的現實。這更是一個神秘,因為一件真正的畫作會把我們帶進另外一個天地。”納蘭霍先生特別認識到:只有通過逼真的而非隨意的描繪,他所追求的那種隱藏在事物內部或背後的“令人感到神秘莫測的東西,使人疑惑不解的東西”才能更好地發掘出來,才更引人入勝。與此同時,以前的種種嘗試又豐富了他的表達手段,“從表現主義學會了造型和用色,學會了奇想。從立體主義學會了結構的平穩和光線的遞減。從抽象藝術學會了利用材料的特性。”為其如此,他那種達到“亂真”程度的“錯覺寫實”才與學院主義的寫實繪畫大相異趣,而體現出本世紀二戰後的時代特點。
紐約、寫字樓、揭露(雙連畫) 蝕刻、酸刻和幹刻 1990年 66.4×82.5 cm
本次展覽策展人王春辰在前言中總結道:“納蘭霍先生的這些版畫是其繪畫的延伸和有機組成,線條之曼妙靈動、人物對象的交錯重合,藝術語言的古今皆通,並揉各種繪畫的可能性,都是其作品的特點。我們面對面看到這些作品,更進一步體會到繪畫的生命力和美妙之處。”展覽展至9月23日結束,展覽期間將舉辦納蘭霍先生關於繪畫創作的講座。
愛德華多·納蘭霍
愛德華多·納蘭霍(b.1944)
Eduardo Naranjo
1944年出生於西班牙巴達霍斯省莫內斯特裏奧鎮一戶農家。自幼喜愛繪畫與雕塑,1957年被畫家阿科斯塔(Eduardo Acosta)發現,深受其鼓勵,同年入塞維利亞藝術職業學校,1960年轉入伊莎貝爾美術學院預備班,並在塞維利亞協會舉辦首次個展。1961年,遷居馬德里,入聖費爾南多高等美術學院,至1965年完成繪畫專業學習。1969年獲卡斯特爾布蘭科基金會資助,赴巴黎考察印象主義及近幾十年中的其他前衛藝術。1970年開始探索寫實繪畫至今,是當代西班牙最負盛名的藝術家之一。
斯坦頓男孩 蝕刻、酸刻和幹刻 1988年 50.8×44 cm
空洞的夜晚 蝕刻、酸刻和幹刻 1989年 50×41cm
黑人的規矩和天堂 蝕刻和幹刻 1989年 54.7×45 cm
維也納的小華爾茲 蝕刻和幹刻 1989年 52.2×43.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