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藝術品展示的數字時代 改變的不只是觀看方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23 14:37:20 | 文章來源: 收藏投資導刊

今日數字美術館的操作界面

今日數字美術館的操作界面

隨著近年來科技之於藝術領域數字技術的成熟,數字美術館這一概念在發展了好幾個年頭之後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何為數字美術館

數字美術館簡而言之就是利用先進的多媒體和網路技術,將美術作品及相關美術資訊資源以數字化的形式儲存,形成有組織的數據庫和知識庫,對外提供高性能的檢索服務和瀏覽欣賞服務,以數字化的形式實現美術作品的保存、展示、研究和教育功能。具體來説,就是採用國際網際網路與機構內部資訊網資訊構架,將傳統美術館的業務工作與電腦網路上的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構築美術館大環境所需要的資訊傳播交換的橋梁,使實體美術館的職能得以充分實現。

可以説,隨著全球網路化的不斷深入與推進,藝術博物館、美術館的資訊數字化建設也已漸成勢在必行之勢。但與國內不斷出現的美術館、博物館興建熱潮不同,由於國內藝術博物館、美術館資訊化建設的相對滯後,也使得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國內的數字美術館仍舊只是零星的存在。

當然,造成如今國內藝術博物館、美術館數字化進程緩慢的原因一方面是美術館數字化技術的不成熟,但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則在當代于數字化設備價格的價格高昂以及高淘汰率。依照目前出現于國內外的數字美術館案例來看,技術上的限制已經不再是困擾各大美術館的推行數字化建設的最大障礙,如今日美術館在2009年成功研發的“全景視頻漫遊技術”以及在2011年借助“Google街景技術”而推出的“Google藝術計劃”等等。但正如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所説的“由於數字博物館、美術館的建設關乎資金、管理、設備維護與更新等多個方面”,也就使得“不是每個博物館都願意既出錢又出資源來籌建數字美術館這一項目。”

不管是出於技術還是資金等方面的制約,國內博物館、美術館的數字化進程緩慢已成不爭的事實。但緩慢並不代表著缺失,國內零星存在的數字美術館雖然難比美術館的興建大潮,卻也仍舊有著那麼幾個不錯的案例。

“數字故宮”在國內數字美術館的進程當中無疑是最具資歷的。從1999年故宮開始籌建影像數據的數據庫到2000年提出建立“數字故宮”的構想再到2001年的“數字故宮”網站正式開通,故宮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將博物館的數字化從構想變成了現實,而“數字故宮”所採用的文物影像的細節瀏覽和虛擬展廳的360度旋轉展示技術也讓國人第一次真正認識到了“觀看”的改變。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